2009年6月27日 星期六

我建議家長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們希望瞭解的,家長也應該去瞭解...................



【向孩子學習童心童趣】——在說故事與聽故事之間,培養心靈創造力




  ※本文摘錄自:《不一樣的教育理念》一書


主持人葉樹姍(以下稱「主」):如何透過故事的敘述來達到親子溝通的目的呢?請問聖嚴法師,您是否記得小時候聽過的故事?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印象中最早聽過的是神話故事,和我出家的狼山有關係,內容是描述狼山上面有十八尊金羅漢、十八尊銀羅漢、十八尊銅羅漢以及十八隻狼。如果是好人,上山就會看到十八尊金羅漢,差一點的人會看到十八尊銀羅漢,再差一點的人會看到十八尊銅羅漢,若是壞人就會看到十八隻狼。如果壞人將看到的十八尊金羅漢帶回去,金羅漢就會變成狼;好人若是上山看到乞丐或者是病患,把他們帶回家供養、照顧,第二天乞丐就會變成金羅漢。這是我小時候所聽印象最深刻的一則故事,而且對我有啟發作用。



主:也請郝先生分享小時候印象最深刻、受影響最深遠的故事。



對談人郝廣才(出版家、作家,以下稱「郝」):我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安徒生的《國王的新衣》這則故事。第一次聽不懂,想不通為什麼有這麼笨的國王會被騙,後來看了幾十遍之後,才慢慢地瞭解這則故事的涵義。童話故事裡所提出的都是一些永恆的道理,剛才法師所舉的例子也是。例如《人魚公主》要表達的是,愛情到底要不要犧牲?先透過故事的形式,讓孩子瞭解某些道理。其實這些故事對我們一生都有著神祕的影響力,不知不覺影響長大後的某些行為,這和兒時留下的基本觀念有關係。



主:當父母為孩子說故事的時候,要不要將故事中蘊含的道理點明?



郝:說不說道理並不重要,健康的態度才是重要的。孩子在聽故事的時候也許會問為什麼?而且孩子問的不一定是你想要告訴他的。我有個朋友看到孩子畫一艘方形的船,船上畫了個煙囪,就問孩子說:「你在畫什麼?」孩子回答說:「畫諾亞方舟。」這個爸爸就對他的孩子說:「不對!那時候沒有輪船、沒有煙囪。」孩子卻生氣地回答說:「不是!這才不是輪船!方舟裡面要煮飯,如果沒有煙囪,煙冒不出來,方舟裡面的人和動物會悶死的。」由此可知,孩子的想法和大人不盡相同,所以,說故事給孩子聽的時候,大人也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主:有些父母覺得自己不太會說故事。而法師是位很會說故事的人,可否和我們談一談如何培養說故事的技巧?  


師:說故事有兩個基本條件,第一個條件是多看書,還有留心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第二個條件是要會編故事。有些故事本來是不存在的,但是可以運用想像力把它變得很動聽,那需要具備敏感度。



我講的故事多半是真實的,再加上創意,就能編出好聽的故事來。這就像寫散文、詩歌、小說、童話一樣,都屬於創作。其實每個人都有創作的天賦,差別只在於有沒有開發和運用而已。



主:請郝先生告訴我們,要給父母信心,第一步該怎麼做?



郝:只要多說、多練習就好了。即使孩子挑剔你,在過程當中問東問西,那就表示你可能漏說了什麼,久而久之,你就學習到在哪個故事裡應該有哪些東西、節奏應該如何掌握。如果孩子睡著了,表示你的故事說得有些問題。多說故事給孩子聽,無形中也會影響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好的表達能力就能培養好的思考邏輯能力。我們知道,釋迦牟尼佛也好,耶穌也好,他們都是很會說故事的人,讓一般人不僅聽得懂,也很喜歡,因此他們的思想才能一直傳遞下去。而佛經裡有許多深奧的道理,最好的傳播方式就是以故事的型態表達出來。



主:郝先生是否能夠提供說故事的技巧給家長參考?



郝:這是屬於個人條件的問題,通常我會建議家長使用工具使故事增加吸引力,還有加強自己的表達能力。國外許多學校從小就有戲劇課的薰陶,讓孩子藉由扮演,思考該用何種方式才能適切地表達,這不僅能讓孩子練習設身處地為人著想,思考層面也會比較多元化,能夠以不同的角度來看事情。聽故事的重要性在於,聽故事者自己雖不能親身面臨故事裡的遭遇,卻能藉由思考故事內涵轉化成為自己的智慧與經驗,這相當於在累積他人的智慧。



主:現在的孩子很聰明,從小就聽過許多故事,所以曉得去顛覆、挑戰曾經在故事裡獲得的經驗或價值觀。例如《白雪公主》的故事,有些孩子會說,其實皇后沒有那麼壞,反而白雪公主是壞人。類似這樣的情形,我們要鼓勵嗎?



郝:沒有關係。聽故事是一個思考的過程,過程中孩子會學習如何表達一個概念、知道想法如何產生,至於故事所要傳達的價值是多元的,所以大人不需要太擔心。如果孩子有顛覆的意圖,那表示孩子已經開始運用思考能力,這種情況是好的。一則故事如果能引起孩子的好奇,這才是好的。說故事最大的目的是讓孩子快樂。像胡適、徐志摩回憶起小時候印象最深刻的故事,都是《三國演義》中有趣的故事。



主:剛才郝先生提到趣味性、開放的態度很重要。父母和孩子之間如何建立有效的溝通、互動方式,請法師提供意見給父母親參考。  


師:我建議家長向孩子學習,和孩子一起成長。孩子們希望瞭解的,家長也應該去瞭解;孩子所想的,父母也能夠以孩子的年齡層來思考,將心比心地讓自己重新再當一次孩子,這會讓他們得到安全感。如果父母一直站在大人的角色,老是指責孩子的不是,老是對著孩子說教,那麼孩子長大後叛逆性會比較強,對大人的抗拒心也相對變強。



有一部電影叫做《兒子的大玩偶》,我認為大人真的應該學習當兒子的玩偶,要讓孩子覺得好玩、覺得有趣味。釋迦牟尼佛是個很會說故事的人,他說故事時大人小孩都喜歡聽。莊子說故事時,也能夠讓人一聽就明白。


 主:如此說來,同理心相當重要。家長要成為會說故事的父母,一定要將自己還原到如同孩子一樣的心情,因而讓家長再次拾得童心童趣,所以說故事付出的同時,其實自己也是一位受益者。


 



◎延伸閱讀1《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創作幕後分享



故事媽媽協會資深講師——連惠宜菩薩指出:主編是這本書的「規劃者」,繪者是「製作者」,故事媽媽將是這些故事的「傳遞者」!書中最令她感動的〈折楊柳枝〉,文中提及自然界不會有一模一樣的物件,更何況是人呢?這是大朋友、小朋友尊重生命差異的最佳啟示。


 


 ◎延伸閱讀2〈水牛〉——原畫賞析&兒童創意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水牛〉  ◇菊子∕繪



當我走到橋中央的時候,其中一隻水牛突然站起來,噴了我一身的水,


我不知道這隻牛這樣的動作,代表了什麼意思?



然後這隻牛注視著我,並且向後退了幾步。


是要攻擊我或是歡迎我?


 


法鼓山台中分院故事花園  靜坐、專注、欣賞、創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