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為煬
尋覓鳥跡中的智慧
「法師有約」講座Part3
於9月15日邀請到果印法師
與60多位學員分享她的生命故事。
首先是賞鳥「驚豔」,
法師show出從海濱到高山種種棲鳥的投影片,
介紹如何從鳥的形態、生活習性
乃至叫聲
來認識這些嬌客,
逗趣地模仿幾種鳥類的特殊叫聲,
也提醒賞鳥的基本守則:
像是育雛期的鳥
只可遠觀,切勿近窺;不要過度「追鳥」,
因為有些鳥是遠道過境,
相當疲累需要休息;
還有看見珍稀鳥類
切記要對其棲地守口如瓶,
避免蜂湧人潮的干擾等等,
這些都與慈悲心相應。
賞鳥與禪修
接著法師開示
賞鳥與禪修的關係,
賞鳥
需要一顆專注安定的心,不聒噪、不急躁,
能靜靜欣賞,接受一切該發生的。
法師也分享
當你只是靜觀,
不刻意去追什麼、不爭著尋些什麼,
鳥兒反而會自然地接近你。
出家的路
法師也分享出家前的故事,
那是從上山下海賞鳥開始,
無意間聽鳥友
談及國內諸大德
如證嚴法師、廣欽老和尚時,
便不自覺地在腦中
興起出家追隨明師的念頭。
但因緣始終不成熟:
常在進一步了解之後才發現,
證嚴法師不收弟子、
廣欽老和尚又於五年前圓寂。
所幸在一次意外的登山之旅中
得知承天禪寺所在,
第一次朝山禮佛感動流淚之餘
內心突然有個聲音
「怎麼現在才來?」,
而後循著內心聲音
一次一次地親近道場;
也在禪寺一首首
唐宋明清古德的禪詩裡,
從懵懵生活中驚醒,
獲得面對生命困境的力量;
而後共修時遇見農禪寺的信眾,
隨喜參加1992年法鼓山
「心靈環保,淨化人心」新春園遊會時
首次看見聖嚴師父,
見到師父對弟子的關懷,
當下發願
願在師父座下出家。
隨後便時常拜訪農禪寺,
經歷兩年參加共修、當義工培福的日子,
最後完成出家心願;
法師回想
當時禪七參加門檻很高,
只來幾個月的她意外被錄取,
對於已經苦等兩年的其他老參來說相當驚訝,
一度問法師是不是靠關係;
法師笑說當時害羞沒有回答,
其實現在想告訴他
「我可是有朝山發願!」
禪詩分享
法師最後細細分享
在承天禪寺內撞見的一首首詩偈,
從學佛人應該不陌生的
「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渡,更向何生度此身」
到清朝順治皇帝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來時歡喜去時悲,合眼朦朧又是誰?」;
法師也分享自己很受用的古德詩偈,
像是與禪定相關的如
「多年古鏡要麼功,垢盡塵消始得融;
靜念投於亂念裡,亂心全入靜心中。」等。
最後不忘邀請大家
一起到法鼓山
用專注安定的方式
來欣賞山中林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