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本來以為讀了大學、出國深造後..............

心理學與佛法的相遇-常法法師



文字報導/國洲

講座一開始,法師以溫柔的聲音,

先帶領著大家做身心的放鬆,

讓整天工作的辛勞在主題開始前,先得到了解壓。
    
「自己過得好嗎?」

法師先要大家問一下自己,

接著試試看是否還能有餘心,

也問問,別人呢?他人呢?

是不是也過的很好呢?

這也是一種慈悲心的練習喔!



 



法師自小就是一個很愛問問題的人,

小至如螞蟻

若不小心搭上了汽車,

到了遠方,他該如何過活?

是要融入當地螞蟻呢?還是獨立生活?…等。

大到天馬行空,小到雞毛蒜皮的問題

都可以困擾他很久。

 

法師形容自己是個

很會為小事煩惱的人。

「煩惱」,

很多的時候都是源自於自己關心的事。

而這所謂的「自己」,

以心理學來說就是「自我概念」。

而這個「自我概念」的形成原因是來自於,

從小到大與他人接觸的經驗所累積成的,

也就是因為與外界接觸而形成的,

所以煩惱可以說都是來自於外界,

而煩惱就這樣影響著我們的人生。

 

法師說到,

在學習「心理學」的過程中,

帶給他最大的獲利點,

就是從心理學的研究中,

學習對人、對生命的探索。

 

一開始自己並非特別想讀心理學科系,

只是在一個誤打誤撞的情況下,

進入了輔大應用心理系就讀。

特別喜歡諮商時學到的方法,

雖然有時候諮商時

使用的紓壓方法,

是用大罵或粗暴激烈的動作來讓情緒釋放,

但法師認為

這個不用那麼介意,不會因此而造口業。

 

29歲,是她生命覺醒的轉捩點。

本來以為讀了大學、出國深造後,

學經歷都豐富了,會對人生更有方向,

或是對自己更有自信。

但是,結果卻不如所預期的。

在那個生命階段中,

大學畢業、工作穩定,

但是卻仍找不到自己的人生舞台。

於是,選擇了繼續讀研究所。

 

在研究所的訓練裡,

學到了reframe(重新建構框架)的技巧;

就是遇到了重大事件,

讓整個發展凝滯不前,

開始移除自己原本設立的框框,

再以現有的條件,重新框出一個範圍。

 

這樣的訓練技巧,

可以讓自己的想法更新,

而不是鑽牛角尖地

一直在框框裡轉不出去。

學會了自我覺察,

有了方法可以觀察自己的想法,

讓自己更能了解自己,

經由內心的批判,

發現自己內心的自我肥大,

進而學會內省。

 

 

 

也在此時期遇到了轉變一生的因緣。

由於在日本遊學的時候,

就已經體驗到修行生活的安適自在,

又因為研究所一位學佛教授的介紹下,

參加了法鼓山在月眉山舉辦的大專禪七。

 

雖然在打七的時候,

並沒有什麼特殊的體會,

卻在日後護七的過程中,

深深為修行生活所吸引。

不過,在那次打七的過程中,

聽聞師父的開示,

而學習到一個遠離煩惱的法門,

也就是「出離心」的培養;

出離錢、出離名利、出離自己。

 

前兩者,

錢跟名利一直都不是困擾法師的地方,

而「出離自己」

卻是一個從未聽聞的想法。

深究其意義,煩惱源於自己,

出離自己,當然就沒有煩惱了。

 

法師描述,

當時一聽到這個觀念的時候,

就告訴自己

對對對,就是這個,

這個就是她所要學的。

 

不過,在開示結尾

師父

加了一個但書,

「想要學出離心,

  最得力的方式

  就是“ 出家 ”!」。

 

雖然,一開始有些驚訝,有些小失望,

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後發現,

沒有任何阻止他出家的理由,

只是自己從未做過這樣的人生規劃。

幾經確定之後,便放心大步地往出家的方向邁進。

 

從接觸修行到禪七後決定出家,

法師談到接受出家人的訓練中,

也是一個很寶貴的體驗。

雖然知道一開始,

很多的習性要先消磨,

但一直到學期結束的時候,

還是對整個體系

有很大的改進建議要說、要爭取。

 

直到期末的時候,

聽到輔導法師的訓話:

「有很多到美國生活的人,

  過了很久,

  還是不知道

  什麼是美國人的生活」,

 

因而開始對出家生活有了新的體悟。

的確,沒有先放下自己,

就去融入僧團,

是永遠不會明白,

修行人的生活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最後,法師分享從僧團領執的過程中,

學習著放下「我執」。

大多時候,執事的安排

不會是做自己所專業的領域,

反而是哪裡不熟,哪裏去,

所以常常是沒有成就感的,

 

但是由於出家眾做事,

本就是為了別人

而不是為了自己,

所以成就感是多餘的。

 

法師舉了自己

擔任維那的經驗,

來說明如何在過程中學習放下:

雖然小時候就很喜歡唱歌的法師,

卻因國小音樂老師給她很大的打擊,

因此一直認為自己唱歌不好聽,

當然對當眾唱歌這件事情,

自然參生不安的心理。

 

然而擔任維那的那段期間,

直到第十天唱誦都還在抖,

這是一個很特殊的經驗,

讓她學會接受不完美,

接受別人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並且體驗到

不放過自己的人就是自己。

當自我全部放開的時候,

人生的目標就會出現,

一切就會變得很清楚明朗了!

2 則留言:

  1. THKS to share, my dear friend..

    回覆刪除
  2. I do love Peony and 芍藥.     牡丹還在,芍藥也正盛。
    When I live in NYC, I always visited botanic garden lookina at them in May, yes May. I have not seen them for a while. Let me guess who you are. the assitance of Dr. Chen SU. right?   hc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