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廚房-與常持法師有約報導

與常持法師有約報導

 


從飲食侍者到法食侍者


 

 

攝影/瑞雲  錄影/清源  報導/吳靜怡 陳筱聆



 

聖嚴師父生前的飲食侍者

常持法師與我們分享了

一場心靈饗宴-「佛陀的廚房」。

常持法師不但分享了

擔任聖嚴師父飲食期間

所製作的日常餐點,

也分享了滋養他生命的兩位重要貴人,

就讓我們來看記者精彩的報導吧!




 

師父的「簡餐」


開場時,

投影幕上看起來養生又美味的餐點,

正是常持法師為師父準備的餐點。

 

依照場合不同,

而有「簡餐」與「特餐」之分。

 

「簡餐」,

即是常持法師為師父平時準備的餐點,

有主食、主菜、配菜、及湯品。

雖然是簡單的三菜一湯,

因為要配合營養師

規定的每日營養素攝取量、食材的變化與口味等,

常持法師巧具心思

搭配不同的烹飪方式、讓餐餐色香味俱全。

 

更為了讓水果的營養及纖維素也能一併攝取,

在師父

食量漸少的情況下,

法師細心地將水果納入料理當中。

投影片上密密麻麻的

每日飲食表,

與令人食指大動的一幅幅餐點展示,

體現了常持法師

身為師父的飲食侍者的用心程度。


「特餐」

則是用以宴請貴賓以及師父洗腎回來時的午齋。

不論是整顆鳳梨下去焗烤的炒飯

或是鮮紅櫻桃點綴的奶酪杯、

用彩色甜椒當容器的蒸飯等,

為的無非是

讓師父

能夠在洗腎完,

胃口不佳的時候

提振食慾,補充營養,

常持法師的用心,

不僅透過螢幕讓大家開了眼界,

一陣陣驚嘆聲中不僅是對食物的垂涎欲滴,

更是對法師的隨喜讚嘆。


生命的貴人


分享了美味料理後,

法師接下來談的是

生命中影響他最深遠的兩位大善知識-

給予法身慧命的聖嚴師父

以及給予肉體生命的母親。


法師以兩件事,

訴說母親對其人格的影響--

時常造訪法師俗家乞討的人

以及母親罹癌示疾的過程。


超越施與受的乞丐


法師出生於宜蘭,家裡小康、

在四個兄弟姊妹中排行最小。

法師回憶約六、七歲的時候,

老家每天中午都會來一個乞丐,

母親都會提前準備好飯菜拿給他用。

後來母親出去工作、

家裡剩下法師一個人時,

這個工作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母親總會叮嚀他說

要用很恭敬的態度,

把這碗飯

很有誠意地端到他面前。

 

起初法師不解

為何母親要如此對待一位乞討者,

後來母親便告訴他,

家中雖然環境不是那麼好,

但至少還有飯吃,

 

乞者的示現,

是要讓自己學習知足、佈施,

也感恩已經擁有的。

從母親為乞者

準備飯菜背後的深遠意義中,

法師體會到了無私的慈悲。


「施」與「受」的界線是模糊的,

在當下

施者是母親是常持法師、

受者是那位乞丐;

 

拉開了

生命的光景、時間軸來看,

對象反而相反了,

法師透過母親與乞者的互動

獲得很多珍貴的啟示。


 



 

 

生、老、病、死的真實戲碼


生命無常,

在法師服完兵役後不久,

正當準備國家考試之際,

病痛找上了常持法師的母親。

法師決定放下一切,

專心照顧母親,

而因為法師時常要陪同母親進出醫院。

在病房、新生兒房、診間

看見

各種眾生相,

法師因而起了

探索人生意義的念頭。


雖然這時還沒有皈依任何宗教的因緣,

法師當時就已經在母親病榻旁

發下

幫助眾生離苦的願。

 

此時法師分享

其一生中最有智慧的事情

就是出家;

而可以在師父座下出家,

正是他最大的福報。


皈依三寶,探尋生命的意義


法師接觸佛教,

是一連串的因緣促成。

醫院每天上演的生老病死戲碼

促成法師瞭解生命意義的動機,

書店架上的一本「戒律學綱要」,

則讓常持法師

找到所要的答案,

並進而皈依聖嚴法師,

然後成就出家的因緣。

 

也因為有了照顧母親的經驗,

促成法師成為師父飲食侍者的機會,

讓法師得以近距離親近聖嚴師父,

透過對師父的照顧,

讓自己的法身慧命不斷地成長。


 



 

「殺人刀、活人劍」的應機教化


接下來,

常持法師分享與聖嚴法師的因緣,

以及自己從握筆的秘書

到掌廚的飲食侍者之間,

心態的轉換,

其中最多的,

是聖嚴法師對弟子的寶貴身教。


聖嚴法師的鮮活身影

透過常持法師的真情分享,

彷彿再度出現在這一個晚上的大廳之中。

 

不管是常持法師

談到自己面臨

接任飲食侍者

心中出現的惶恐,

還是堅持流程起的嗔心,

 

師父都慈悲幽默的

用最快速的方式

讓弟子放下,

 

用身體力行的典範

讓弟子追尋,

也用怒目金剛的善巧

讓弟子覺醒。


師徒之間精彩的對話,

也透過生活中的小故事,

活靈活現的帶給現場每一位觀眾,

談到生動處,

拍掌叫好有之、感動拭淚也有之。


從師父身上,

常持法師體會到

師父虛懷若谷中

顯現出平等的感恩,

時時刻刻

都將別人看得

比自己還重要,

 

師父平常待人處事的舉動

與對人慈悲的關懷,

是一種無聲且最珍貴的教化。


愛別離苦的超越--感恩發願、行願報恩


最後,

常持法師感性的說,

生命中有很多恩,

是永遠無法回報的,

唯有將得到的精神與啟示,

再去回饋、幫助更多人。


哲人已遠,

但典範永遠深植在我們心中,

師父那簡單卻豐富、平凡

卻深遠的生命歷程,

也為我們增添了生命的厚度,

體會到了師父的悲願,

更發願爾後更要努力

幫助眾生脫離心靈的貧窮。

 

常持法師說,

雖然擔任師父侍者的工作

目前已暫告一段落,

但在未來的生命路程中,

會將師父的教法

從自己本身做起,

進而與更多人分享,

幫助更多人解除痛苦,

讓佛法發揮更深、更廣、更遠的影響力。


法師殷盼我們

不斷感恩發願、行願報恩,

要隨時提起,隨時放下,

活在當下的因緣,

不眷戀過去的事物。

 

常持法師真切的分享人生歷程,

著實為我們在迅速變動的環境中

找到一份堅定志向的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