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1日 星期六

大衛 (Percival David) 一位熱愛中國磁器的 偉大收藏家 造訪倫敦必去之博物館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倫敦大衛基金會






 

 


熟知中國文物者,幾乎都知道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附近有座典藏著無數中國從宋代到清代瑰寶的大衛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大衛基金會隸屬于倫敦大學,設置在一幢十九世紀古色古香的建築內。其陶瓷藏品被喻為僅次於臺北故宮的一級精品。造訪大衛基金會者 除對其典藏的中國古物歎為觀止外,同時也不免會對這個基金會感到好奇。到底以一介西方私人收藏者 Persival David 爵士如何有此專業品味和能耐,能於兵荒馬亂的二次大戰前後收集到能和一流博物館平起平坐的的中國古物呢?
 
在此,且讓乾隆堂帶您一起走入時光隧道,分享 Percival David爵士不平凡的一生。Percival David爵士1892年生於印度孟買,學成于孟買大學後赴劍橋大學深造並取得法律學位。在回英國求學時期,大衛爵士有機會接觸到當時非常稀少,而且很難得看到的中國古物,他深深被中國古物的藝術之美所吸引。除了開始他收集中國古董的畢生之旅外,也學起了中文。1924 大衛爵士的中文書寫能力已達到了一定的水準。對中國文化藝術越是愛好,越激發起大衛爵士學習中國藝術並成為中國古董藝術專家的欲望。然而,以當時東西方距 離遙遠,交通的不便,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訊息,只能用乏善可陳,極端匱乏來形容。大衛爵士想好好學習中國藝術的心願,在倫敦是遙不可及的天方夜譚。
 
隨即負笈中國並如願在紫禁城裏親研中國文化和古董藝術的精髓。在光炫燦爛處處是寶的紫禁城裏,他不僅傾力充實自己,更進一步想把世人眼中神秘的中國古董推 入世界舞臺,讓外人得以窺探中國藝術之美。凡事由小做起,大衛爵士說服了紫禁城的官員,且自掏腰包促成了紫禁城裏一個空前對外的小型展覽。中國平民在該次 展覽中,不僅看到傳說中的國寶,也首度踏入向來門禁森嚴的紫禁城。展覽轟動一時,湧進紫禁城的參觀者不計其數。
 
1930年為止,大衛爵士兩度進出中國。在那顛沛不安的年代中,大衛爵士購入了故宮變賣的40件珍品,除此之外也經由不同管道陸續收集到中國古董。1931年大衛爵士的私人收藏首度在倫敦道奇斯特飯店展出。次年在他的極力促成下倫敦大學正式成立中國古物和建築藝術講座。然而他並不以此為滿,1935年他爭取英國皇家學會(Royal Academy)的贊助,且說服中國政府首度將故宮國寶運到倫敦展出。在伯靈頓(Burlington House)大樓的展出,讓西方人大開眼界欣賞到中國藝術珍品的極致。
 
自此大衛爵士在西方執中國古董藝術牛耳的地位就此屹立不墜。他因此和當時同樣喜好中國古董,並在斯德哥爾摩成立東亞藝術博物館的瑞典國王古斯塔夫四世(Gustav IV)結成好友。1956 大衛爵士 和 夫人飛到臺灣,在台中的山區,他們一待就是半年。每天穿梭於山洞間,和當時蔣介石帶到臺灣藏匿的國寶日夜相處。日後,大 衛 夫人回憶道:那是我們 這輩子中所看到最齊全,最珍貴的中國古物。多年後當他們再次造訪臺灣時,那六十萬件古物已被安置在臺北近郊美輪美奐的新建博物館裏了。
 
1950 年為了讓有興趣研究中國古董藝術的學生及學者能有機會直接接觸中國古物,他將價值連城逾一千四百件的收藏品捐獻給倫敦大學。為了回報他的無私胸襟,倫敦大學花了兩年時間,設置大衛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1952年大衛基金會正式對外開放。
 
至今大衛基金會不只在倫敦展現它的魅力,並不斷在世界各地舉辦展覽。1980年大衛基金會的一百多件精品遠征日本東京,京都展覽,其所到之處造成的轟動及盛 況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如果您有機會造訪倫敦或大英博物館,可別忘了就近去仰望在西方世界默默為中國文化藝術發揚光大的大衛基金會。




 

 

     

 


歷史性的一刻 - 1935 年大衛爵士和中國政府
有關要員一起檢視運抵倫敦展覽的古物



 


 


大衛基金會網址:www.pdfmuseum.org.uk/              
地址: 53 Gordon Square, London, WC1H 0PD
電話: +44 (0)20 387 3909 begin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44 (0)20 387 3909      end_of_the_skype_highlighting
最近地鐵站: Euston / Goodge Street / Russel Square
門票:免費


 


 


               

                                                                        - 乾隆堂駐歐特派員 邱玉 -



 
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伦 敦大卫基金会






 

 

熟知中国文物者,几乎都知道在伦敦大英博物馆附近有座典藏着无数中国从宋代到清代瑰宝的大卫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大卫基金会隶属于伦敦大学,设置在一幢十九世纪古色古香的建筑内。其陶瓷藏品被喻为仅次于台北故宫的一级精品。造访大卫基金会者 除对其典藏的中国古物叹为观止外,同时也不免会对这个基金会感到好奇。到底以一介西方私人收藏者 Persival David 爵士如何有此专业品味和能耐,能于兵荒马乱的二次大战前后收集到能和一流博物馆平起平坐的的中国古物呢?
 
在此,且让乾隆堂带您一起走入时光隧道,分享 Percival David爵士不平凡的一生。Percival David爵士1892年生于印度孟买,学成于孟买大学后赴剑桥大学深造并取得法律学位。在回英国求学时期,大卫爵士有机会接触到当时非常稀少,而且很难得看到的中国古物,他深深被中国古物的艺术之美所吸引。除了开始他收集中国古董的毕生之旅外,也学起了中文。1924年 大卫爵士的中文书写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对中国文化艺术越是爱好,越激发起大卫爵士学习中国艺术并成为中国古董艺术专家的欲望。然而,以当时东西方距 离遥远,交通的不便,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讯息,只能用乏善可陈,极端匮乏来形容。大卫爵士想好好学习中国艺术的心愿,在伦敦是遥不可及的天方夜谭。
 
他 随即负笈中国并如愿在紫禁城里亲研中国文化和古董艺术的精髓。在光炫灿烂处处是宝的紫禁城里,他不仅倾力充实自己,更进一步想把世人眼中神秘的中国古董推 入世界舞台,让外人得以窥探中国艺术之美。凡事由小做起,大卫爵士说服了紫禁城的官员,且自掏腰包促成了紫禁城里一个空前对外的小型展览。中国平民在该次 展览中,不仅看到传说中的国宝,也首度踏入向来门禁森严的紫禁城。展览轰动一时,涌进紫禁城的参观者不计其数。
 
到1930年为止,大卫爵士两度进出中国。在那颠沛不安的年代中,大卫爵士购入了故宫变卖的40件珍品,除此之外也经由不同管道陆续收集到中国古董。1931年大卫爵士的私人收藏首度在伦敦道奇斯特饭店展出。次年在他的极力促成下伦敦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古物和建筑艺术讲座。然而他并不以此为满,1935年他争取英国皇家学会(Royal Academy)的赞助,且说服中国政府首度将故宫国宝运到伦敦展出。在伯灵顿(Burlington House)大楼的展出,让西方人大开眼界欣赏到中国艺术珍品的极致。
 
自此大卫爵士在西方执中国古董艺术牛耳的地位就此屹立不坠。他因此和当时同样喜好中国古董,并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东亚艺术博物馆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四世(Gustav IV)结成好友。1956 年 大卫爵士和夫人飞到台湾,在台中的山区,他们一待就是半年。每天穿梭于山洞间,和当时蒋介石带到台湾藏匿的国宝日夜相处。日后,大卫夫人回忆道:那是我们 这辈子中所看到最齐全,最珍贵的中国古物。多年后当他们再次造访台湾时,那六十万件古物已被安置在台北近郊美轮美奂的新建博物馆里了。
 
1950 年为了让有兴趣研究中国古董艺术的学生及学者能有机会直接接触中国古物,他将价值连城逾一千四百件的收藏品捐献给伦敦大学。为了回报他的无私胸襟,伦敦大学花了两年时间,设置大卫基金会[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1952年大卫基金会正式对外开放。
 
至今大卫基金会不只在伦敦展现它的魅力,并不断在世界各地举办展览。1980年大卫基金会的一百多件精品远征日本东京,京都展览,其所到之处造成的轰动及盛 况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如果您有机会造访伦敦或大英博物馆,可别忘了就近去仰望在西方世界默默为中国文化艺术发扬光大的大卫基金会。

 

 

     

 

历史性的一刻 - 1935 年大卫爵士和中国政府
有关要员一起检视运抵伦敦展览的古物

 

 

大卫基金会网址:www.pdfmuseum.org.uk/              
地址: 53 Gordon Square, London, WC1H 0PD
电话: +44 (0)20 387 3909
最近地铁站: Euston / Goodge Street / Russel Square
门票:免费

 


                  - 乾隆堂駐歐特派員 邱玉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