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達賴喇嘛





和諧與原諒 專訪達賴喇嘛






























達賴喇嘛在羅馬向「支持正義的人」致意。(美聯社)





虔誠的佛弟子把身、口、意全交給佛祖及上師。





達賴喇嘛行程滿檔,許多偏遠藏區得苦等多時才盼到法王蒞臨,印度拉達克Zanskar小村莊這一等就是十二年,村民如獲甘霖。





信眾手持哈達和藏香,依依不捨送法王離去。





達賴喇嘛在羅馬向「支持正義的人」致意。(美聯社)





搭著簡單的帳棚在印度藏區舉辦法會,達賴喇嘛所到之處總能吸引上萬藏民及世界各地信徒前來參加。



◎廖文瑜 攝影◎陳沛元
編輯室報告:
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將於今日抵台,為八八水災災民祈福。本文作者廖文瑜,身為紀錄片《高山上的老頑童──與達賴喇嘛一同合十》製作人,以七年時間拍攝,足跡遍布印度、尼泊爾所有藏區,亦跟隨達賴喇嘛前往美國、瑞士、義大利、德國……進行多次近身採訪。
由於廖文瑜三度被印度拒絕入境,本文採訪內容為今年2月和8月,分別於羅馬和瑞士完成,攝影陳沛元則親抵印度拍下達賴喇嘛講經時的風采。
《高山上的老頑童》一片訂於201012日於國父紀念館首映,本刊率先披露拍攝過程中的問答筆記,期能分享達賴喇嘛的智慧言語。

1
、您獲頒羅馬榮譽市民,這是自去年314事件後您第一次出訪,今年又是西藏流亡第五十年,您此時的心情為何?

雖然看似無家可歸,但我們找到了快樂、自由的新家,並且認識許多不同文化和宗教信仰的人,甚至與科學家討論佛法,到處雲遊、還可以向大家展示我的牙齒(大笑)。

2
、您的好友聖嚴法師圓寂了,您想對他及他的弟子說什麼?

我對聖嚴法師印象深刻,他是一位心胸開闊的修行人、同時也是精通佛學的學者。我們曾在許多場合碰面,更加深我們之間的關係。如今這麼優秀的人圓寂了,我感覺非常傷心,我們失去了一位佛學大師。但是連佛陀都示現生命的有限,我們依然要面對死亡。就像佛陀雖然在兩千五百多年前就已經涅槃,但佛法卻流傳到現在。同樣的,聖嚴法師雖然圓寂,但他的精神和教導卻永留人間,這才是重要的。我是他的法友,都希望能留住他的精神,他的弟子們更應該要努力將他的精神延續,這是最重要的事情。

3
、您如何看待生死?佛教的生死觀為何?

所謂的自然法則是:有開始就有結束,有生就有死。釋迦牟尼佛也在人間示現生死循環。人由身和心所組成,要了解生死必須先了解身、心的根本(基礎)。身和心是否有開始?如果這兩者有開始,我們也從這裡開始。接下來則是意識的部分,它是homeless,隨時都在變化。導致它變化的原因有二:一是substantial(真實的),二是corporative(組合式的)。今日之心源自昨日之心,今世之心源自前世之心。好比轉世活佛對他的前世記得很清楚,生命就是這樣輪迴的。此外,所有的人類都在追求快樂,不只是此世的快樂,還有來世的快樂。所以好的因子是快樂的基礎,像聖嚴法師一生都為佛教貢獻心力,創造了真實的善因,為來世種下善因,這便是佛法對生命的定義。
因此,我們要接受「進駐不同的身體」,就像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如果不接受這個事實,人就會產生恐懼、焦慮。所以最好能接受這個事實,不只接受,更要了解、並且及早做準備。

4
、您曾經說過,「政治的達賴不再轉世」,那麼,佛教的達賴轉不轉世?

達賴喇嘛體制的未來,和達賴喇嘛轉世是沒有關係的,當西藏人民獲得真正的民主自由時,達賴體制是否要繼續,應該由西藏人民自己決定。但我因為還沒有完全消除煩惱,所以我會一直轉世。做一個修習菩提心的人來說,我秉持入菩薩行所說:悉願度脫有情心、諸佛正法與僧伽、直至圓滿菩提前、我與汝等恆皈依、具足慈悲與智慧、為利有情我精進、今於佛前誠敬住、發起無上菩提心、乃至有虛空以及眾生住、願吾住世間盡除眾生苦。
我一直這樣發願,當未來我再世為人,我仍希望做一個利益眾生的人。
至於,到底會轉世到哪裡去,我們也不清楚。但我發願如果地獄的眾生需要我,我就到地獄去。所以,要看到時我身在何處,再看可以做什麼事情。只要能夠對眾生有利的地方我都願意去。第一世達賴喇嘛發願他不一定要轉世在淨土,而是要在許多眾生受苦的地方。

5
、所以,現在西藏所面臨的問題是一種修行,而非苦難?

對修行者來說,逆境可以轉為順境,但對一個民族來說這是很困難的。我認識一個在中國勞改二十多年的修行人,他回來後跟我說,那二十年是最有利於修行的時空。如我們西藏諺語所言:把不好的轉成好的,把惡的轉成善的。但是要一整個民族這樣做是很困難的,如果真的可以做到,世界上就沒有任何困難了。

6
、如何平衡「民族領導者」和「精神領袖」這樣的雙重身分?

首先,做一個人,我的使命是利益眾生。其次,做為一個佛教比丘,我一定要促進宗教和諧。
這兩個使命我一生都不會改變,一生都不會改變。第三,做為藏人與達賴喇嘛,我們在2001年就透過民主選舉產生政治領導人,之後我便處於半退休狀態,未來我將慢慢走向全退休狀態。

7
、去年的「314事件」,中共說是「達賴集團」所為,您對此的看法?

中共用「達賴集團」的字眼對我沒有任何傷害。去年5月我在義大利訪問時,中共亦說我是魔鬼,義媒問我對此看法,我說:我可能是長角的魔鬼,而你們就是小魔鬼,在我這個大魔鬼之下,小魔鬼愈來愈多……這些說法對我來說,都沒有任何影響。因為,別說是藏人,就連外國人都不會相信達賴喇嘛是魔鬼。
(採訪者向達賴喇嘛展示中央台的新聞畫面──)
畫面裡那些講話的人都很緊張、身體都在發抖……最近我們接到拉薩親友的電話,哭著說他們是迫於無奈才那樣說。那個事件其實是在310日下午發生的,但接連11日、12日、13日、14日,中國都沒有發布新聞。有外國記者告訴我,當時有人放火、搶劫商店,但軍警就在一旁看,不去制止。拉薩人也說,311日、12日有些從外地來的人……
像這些問題到底是怎麼回事,需要有個事實真相調查小組來釐清。中國公開宣稱所有問題都是「達賴集團」預謀策畫;我也公開呼籲,希望有公信團體去調查,也可以來查所有信件、講話內容是否具有煽動預謀。但已經呼籲了一年多,仍沒有任何人公開調查。


8、這五十年來,您和中國多次正式、非正式接觸,談談您的心路歷程好嗎?

1954
年我當中國人民全大代表委員去北京開會。去北京之前,對中共很恐懼,原因是聽到蘇聯毀了蒙古佛教。13世達賴喇嘛也在遺囑中寫下未來藏族的困難。1954年我在北京參加會議待了六個月,跟毛澤東非正式見面數次,在談話過程中,我的確相信西藏未來將有好的發展。當時我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也學習其理論,我還曾要求加入共產黨。1955年夏天我再回西藏的路上,見到張國華將軍,我對他說我去北京之前,帶著很多憂慮和懷疑,今天回來我全都消除了。在和毛澤東會面時,我從和他的言談和內心之中,感到他是真心為西藏好,願意解放西藏,解除西藏的痛苦。他說:現在我們幫助西藏,但未來也需要西藏幫助我們。我記得有一次會議,中國國家主席代表張經武他們坐一排、中間坐著毛澤東、我坐在毛澤東的對面,當時毛指著他們幾個說:這幾個人是去幫助你們的,如果他們到西藏幫助你,你不滿意就跟我說,我會把他們撤回。
(打斷提問:「你覺得他們欺騙你嗎?」達賴喇嘛:「我真的不知道。」)
最後見到毛澤東時,他還教我如何做一個領導人,如何聽取群眾的意見,他的建議對我幫助很大,當時他也交代如何直接和他聯繫。
1956
年,西藏從康區開始出現動盪,1959年我在印度,毛澤東派人到印度告知西藏的民主改革為時六年,並告知印度總理尼赫魯和我,西藏和中國其它省分是不同的。1957年、1958年動盪愈來愈嚴重,我多次寫信向毛澤東提出訴求,但都沒有獲得回信。當時中國地方官員作風也愈來愈差。之後就發生了1959年事件。
1974
年我們醞釀未來應該是一個流亡政府的對談方式,談西藏自治,因為已經準備充分,1979年第一次接觸就很容易談到這個重點。1979年至1986年初期,我抱著很大的希望,因為胡耀邦思想開放、做法很不一樣。1986年胡耀邦到拉薩公開對民眾道歉說沒把西藏事情做好,他還說中央對西藏支援的錢是丟到雅魯藏布江去了嗎?他嚴厲批評當地官員。當時提出五點要回去的條件,包括恢復達賴喇嘛地位,我說西藏問題不是我個人問題,我別無所求,關鍵是西藏問題。1986年、1987年中國民主浪潮開始出現,1989年天安門事件。我們從1979年接觸沒任何結果,到1993年中斷。之後可能是國際輿論強力要求他們和達賴喇嘛對話,2002年我們又重新接觸。其後共有八次的接觸,每一次都是聽中央的教訓,除此之外無它──只有批評和教訓(笑)。
我相信馬克思主義,我說Buddhistmarks,我不提倡列寧,因為列寧是極權專制的。我非常推崇中國共產黨創國的領袖,他們的理想崇高;之後被權利腐化了。毛澤東毫無疑問是個革命家,但因為善因不夠,所以當他權力變大時,就慢慢走向腐敗之路。

9
、現在全球面臨金融危機,面對這樣的時局,您給世人的建議?

全球金融危機,因為許多人認為金錢就是全部,除了金錢之外沒有任何事物有價值。這些人面對這個危機當然很擔憂。但是我們的生命不完全只是倚靠金錢,我們的生命還有許多其它的價值,如家庭、慈悲……所以不只是金錢,我們的內在也很有價值。那些比較重視內在價值的人,我相信金融海嘯對他們的衝擊就不會那麼大。所以金融海嘯剛好提醒我們,如果你只靠金錢是不穩當的,多想想內在、培植內在的價值比較有用。

10
、達賴喇嘛獲頒榮譽市民時致詞,所做的三個承諾:

一,不同宗教信仰都沒關係,我們擁有同樣的慈悲的潛能。二,我是佛教比丘,我將竭力促進各宗教的和諧與融合,直到我死去,我都會堅守這個承諾。這無關乎國家、人種,希望我們一起來努力。三,關於西藏問題。我是達賴喇嘛,有責任要為全體藏民服務,從2001年起我們已經進行了民主選舉,我已經半退休了。今天來此支持我們的人不只是支持西藏,而是支持正義。

11
、人們在面對生命的困頓時,很難笑得出來。但您和您的子民經歷過那麼多困頓,而且眼前看來,這些巨大的困頓還有極長的路要走,您為什麼還笑得出來?是笑看世間的有情、世人的可愛、人情的溫暖?還是……世間的荒謬?世人的愚蠢?

悲痛或痛苦有兩大主因。一是來自身體上的痛苦,例如細菌或病毒的入侵,造成了身體的痛苦,或因為死亡而帶來悲傷。二是來自精神上的痛苦,但精神上的痛苦與否,取決於你自己的態度。雖身陷艱難、極具悲劇性的處境,可是當你用以下的態度看待這些人生悲劇,結果可能會截然不同。
首先,要認識到這些悲劇都是源自於我們自己過去的惡業,或惡行。最終我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其次,是從更宏大的觀點來看,這些悲劇與艱難的處境,都是輪迴存在(沙婆世界)的本質。當你從以上的態度來看待悲劇,你便會愈挫愈勇。再多的艱難,只會激發出愈多的內在力量、意志力,並能強化你的慈悲心。我是一位佛教出家人、佛教修行者,雖然我僅有小小的修行經驗,但這些微不足道的經驗,已足以在安定心神上發揮很大的作用。我想很多西藏人,以及我的兄弟姊妹,因為內心有以上的正確態度,而能笑口常開。這或許是由我們(西藏人)的父母所傳下來的基因吧,哈哈。每當我聽到壞消息時,我總是從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有時候我能從中發現一些正面的事,如此一來,我們的心態上就能變得平衡。

12
、如果有一天您能如願回到西藏,您最想對西藏同胞和鄉親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最想對世界說的一句話又是什麼?

Harmony
(和諧)、forgive(原諒)。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童年~好像不存在於一心成長的小孩身上,


以心傳心的生命教育——《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導讀



˙常寬法師∕撰文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42期2009年8月出版)



 


童年好像不存在於一心成長的小孩身上,


卻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永遠成長著~~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是一本很好的心靈啟蒙書,透過故事的插畫,讓每個小孩看看師父、也想想自己;透過故事的敘述,讓每個大人想想自己、再看看師父。



2000年,我在法鼓山農禪寺出家,那一年師父70歲,年齡剛好是我的兩倍。不同時期,由不同弟子擔任侍者照顧師父,中年出家的我陪伴師父的晚年。2009年,晚年的師父離開了這個世界,中年的侍者彷彿失去了整個世界。當我在心裡尋找晚年的師父,卻在這本書裡遇見童年的師父。



【不做賊骨頭就好】


「不管是住樓上樓,或者是在樓下搬磚頭,


只要他不做賊骨頭就好。」


我的父母都是不識字的文盲,非常平凡,


但在他們心靈的深處,能夠流露出這樣智慧的語言,


對我一生的影響,實在很大。



師父的父母並沒有對自己的小孩有過多的期待,只是單純地希望他們先學會做個好人。所以師父在東西方推廣禪修時,將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分成三個層次: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


第一個層次「自我肯定」——是人類心靈啟蒙的基石。單純地認識自己的長相,認識自己的特徵,認識自己的個性,認識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想法,認識自己的優點及缺點……就只是單純的認識,不與任何人做比較;先學會認識自己、欣賞自己,全然地接受自己。



如果父母師長以這種教育觀點與孩子互動,小朋友的心靈就會在健康中茁壯。他會誠實面對自己,願意接觸不同類型的人事物,不會讓嫉妒、懷疑、競爭……等意識蔓延開來,造成人際障礙,也不會孕育出好高騖遠、喜新厭舊、貶抑自他等價值觀。




【小頭鬼】


我小時候,因為身高比較高一點,


所以腦袋看起來便顯得小了。


別人一看到我,就叫:「小頭鬼!小頭鬼!」


所以,別人只要一注意到我的頭,我馬上閃躲開來。   



被同學、玩伴嘲弄,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遭遇的童年情境。如果我們不放在心上,別人的取笑也只是一種笑聲罷了。可是當我們過度在意,在心裡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就等於被取笑二次、三次……



如果能轉變習慣與人比較的心理傾向,相信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會快樂許多。因此,引導兒童建立自信心與尊重個體差異性,是相輔相成的身心教育。 



【省水】


「水那麼多,為什麼不能盡量用呢?」


不虞匱乏時,我們還是要節省用水,


免得旱季來臨時,飽受缺水之苦。



這個簡單的主題,在插畫家菊子的創意構圖中,引發出獨特的生命力。 


青蛙們以無辜、無奈的表情抱怨無水可用,甚至舉起樹葉向小沙彌抗議!而青蛙媽媽背上的小蝌蚪還嚎啕大哭,讓資源浪費的後果變得很震撼!動物,不僅是孩子的朋友,也是自然環保學習課程中,最好的指導老師。


【螃蟹】


三哥在河裡抓到一隻大螃蟹,當他準備拎回家時,


螃蟹的大螯竟然夾住了三哥的手指。


三哥痛得哇哇叫,將手甩了又甩,結果將螃蟹給甩掉了,


但是斷掉的那隻大螯,仍然緊緊鉗住三哥的手指……



螃蟹寧可捨掉一隻螯來保全性命,這真的是很大的生命啟示。 


現代兒童的生活環境雖然便利,卻也充滿各式各樣的物質誘惑。我的俗家姊姊是高中老師,有一個念幼稚園小班的女兒,每次逛街前都會事先告知:「今天帶你去買東西,但是你只能選擇一樣,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對於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來說,必須藉由更多的機會教育,才能有效傳達:分享、捨得、關懷貧苦、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能夠分辨「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小朋友,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將發展良好,有助於培養自尊、自律及獨立思考、作業的能力。


【折楊柳枝】


有一天,我的師祖對我說:


「小沙彌,去拿三根完全一模一樣的楊柳枝回來,


每一根上頭還要有三片葉子。」


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出乎意料的困難……最後我放棄了。


師祖並不以為意,只對我說:


「世上沒有兩樣東西是真的一模一樣的,都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曾經在一次兒童心靈課程當中,我與另一位法師負責帶領一班五年級的小學生,


我們先讓小朋友玩用筷子夾MM巧克力的遊戲,在過程中體會放鬆身心、專心做事情。然後每個小朋友依自己的喜歡,裝滿一杯同顏色的巧克力。 


接著我說:「請拿著紅色巧克力的小朋友夾出一顆巧克力,放到你旁邊那一位同學的口裡。」「嚐嚐看,是什麼味道?」


小朋友答:「甜甜的。」 


以此類推,每個小朋友都請隔壁同學吃一顆自己杯中的巧克力,而自己也品嘗到另一位同學杯中的巧克力;雖然不是自己挑選的顏色,但吃著巧克力的小朋友都覺得「甜甜的」。



於是我說:「巧克力有不同的顏色,就好像在座的小朋友,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即使顏色不同,滋味都是甜甜的。所以大家想想看,你們的穿著、身材、興趣雖然都不一樣,但是當我們對別人伸出援手、願意與人分享時,那顆善良的心是相同的。」


如果同學當中彼此意見不同,也不需要太緊張,認真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也許就能截長補短、互相合作。就好像校慶運動會一樣,比賽項目很多,需要班上所有同學共同參與,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由許多獨一無二的生命共同組成;讓兄弟姊妹不多的小朋友,學習淡化自我中心的態度,將能更自由地伸展理性與感性的觸角,釋放全腦思考、全心感受的生命潛能。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讓讀者看到:一個孩子如何與父母、師長、同學互動,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建構與外在環境的關聯性,以及童年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這是一本寫給大人的童書,引導我們以單純的眼光回顧自己的成長,學習以最自然的方式啟發孩子的心靈。這是一本為小孩創作的繪本,透過插畫開啟兒童的內在視野,學習閱讀故事、閱讀自己、閱讀生命。 


*********************************************************************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


◎作者:聖嚴法師  ◎插畫:菊子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Kaiuso 京都古典禪院出售 日圓 8.000.000.000.




 


 



 













Kaiuso
Kyoto, Japan

THE VILLA: Kaiuso’s villa was built on the grounds of the Nanzenji Temple in 1905, a vestige of which remains in the form of a belfry in a corner of the garden.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parts, the main residence features both traditional Japanese and Western-style buildings. Accessed through a large gate and a gently curving path that crosses a stone bridge, the Japanese-style portion of the main building is a long structure with a copper roof, canopy, and eaves. Constructed in the traditional sukiya architectural style, used in many culturally significant building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home utilizes high-quality Japanese hemlock wood in decorations and ceil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cedar, lacquered finishes, and powdered gold decorative touches. Living spaces include original tatami rooms, highlighted by a multi-purpose main room that is 12.5 tatami mats in size, or approximately 218 square feet, and features a large decorative window. A Buddhist altar room was a late addition, paired with a spacious 25 tatami–sized living area. After spending time in France, Inabata also required a Western-style residence for his personal quarters. The second residence was built in 1916, and boasts brick construction with an abundance of classic Japanese accents including decorative roof tiles, a Japanese-style frame, and a frieze copied from the Hall of the Poetry Immortals at Shisendo that adorns the large dining room. A first-floor kitchen and a full basement are added amenities.

THE GARDENS: Created by Ueji, the most famous gardener of Japan’s modern era, Kaiuso’s profoundly inspiring gardens differ from traditional Japanese garden design in that they present a realistic view of nature, rather than an idealized representation. Due to Kaiuso’s location and elevation, it is the first garden to receive waters fed directly from the Lake Biwa Canal, which has come to symbolize the modernization of Japan. Three teahouses are scattered across the property, including the Zangetsutei and Ryuginan teahouses to the east of the villa and the Sodo teahouse, reached through a cavelike tunnel at the southern end of the garden. Both Ryunginan and Sodo offer excellent opportunities for tea service and quiet entertaining. The Ryunginan teahouse comprises a large main room, two smaller tea-preparation rooms, and two kitchen-like areas and is surrounded by peacefully meandering streams. Sodo’s hilltop location provides panoramic views of the breathtaking Kyoto skyline. Flanked by stone paths, mossy rocks, and rolling hills, and a number of trickling waterfalls that spill into ponds, Kaiuso is one of the most extensive and beautiful gardens still in private hands.

THE LOCATION: Kyoto serves as the perfect site for this wondrous garden. Once Japan’s ancient seat of government, known for its scenic gardens and temples, Kyoto has undergone numerous transformations and stands today as a diverse and modern cityscape. Situated amid the revered and sacred grounds of the Nanzenji Temple, Kaiuso is certainly its crown jewel.

Offered at ¥8,000,000,000.




新ㄉ名片




永樂 蘇麻歷青扁壺

永樂時期 (15 世紀) 產自波斯 ㄉ蘇麻歷青 礦石 (不久即被採盡) 經貿易 進入 中國 在景德鎮 製成 如此 扁壺


造型來自北方騎馬之遊牧民族 繪有雜耍之舞者


遠方山景怡人


蘇麻歷青 青中帶紫 色澤豔麗 又帶有獨特ㄉ醞染效果


本品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完全一樣ㄉ另一件 目前收藏在土耳其 Istanbul Topaki museum


 




 


蘇麻離青的真假之辨


 


青花瓷-進口青料蘇麻離青





元青花瓷、景德鎮與進口青料蘇麻離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歷史上使用進口青料蘇麻離青的時代主要為元末和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由西亞地區引進中國,首見於明萬曆年間王世懋在《窺天外乘》中提到:“……我朝則專設于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


   蘇麻離青與國產青料的高錳低鐵相反,是一種高鐵低錳含砷的青料,氧化鐵的呈色為黑色,因此在燒成後的青花藍色濃艷之中就有一定的黑色斑點,這是進口料的最大特徵。進口青料呈色鮮艷絢麗,色澤深沉,有濃淡及暈散之感,在適當的火溫下可燒出像寶石藍一樣的光澤,藍中有黑色的斑點,而青料濃處還會出現如錫鉑狀的錫光色斑,且多出現在黑色斑點上,往往青花的呈色越深,這種結晶斑也越多,錫光色也較明顯,有些鐵銹斑深入胎骨,用手觸摸時會有凹凸不平的感覺。這種青花瓷從元至今一直是景德鎮的主流商品,可見青花瓷的影響力之大。



 


遇到 Dr. Mukaida




Dr. Mukaida 是 胚胎冷凍技術ㄉ 重要人物 在美國 紐澤西待ㄌ5年當胚胎技術 及研究員後回到日本 當廣島Hiroshima Hart Clinic ㄉ副院長 8月在台北 泛太平洋生殖醫學會 受邀演講


在紐約見過面 故帶他品嘗 永康牛肉麵 沒想到 他竟不怕辣


直呼過癮 回信說道


Dear Hung
Thank you for all your kindness and friendship.
I was so glad for your hospitality to take me a nice lunch
restaurant.
Please find the picture as an attached file.
Keep in touch and I will visit you again in Taiwan, please
come to Hiroshima one day.


Tetsunori Mukaida
Hiroshima,JAPAN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無名問無明(上)

無名問無明(上)
 
時間:二OO三年九月六日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主持人:葉樹姍(電視新聞主播)
 
對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李連杰(國際巨星)

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為假象、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杰先生您是大眾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行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杰(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為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為傳媒和觀眾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説,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為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歳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杰菩薩,剛才您說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知識、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説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為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標籤。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
 
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開心地不得了,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慧瞭解生命的價值。
 
 
師: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樂。當我遇到無助、困難的時候,我不會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我不跟人家比,不跟過去和未來比,也不跟自己比。我會想:「我現在還不錯、我還能活、我現在還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訴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來,還是可以過去的。」
 
這就如同我常說的,碰到任何問題,就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我能夠做的,我盡我的力;能夠解決的就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就接受它。我就是這樣面對我的生命,所以我始終很快樂。


主:我們都知道要知足、感恩、把握當下,但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否在修行上給大家一些具體的建議?


師:一般我們以為念佛、持咒、拜佛,或是談論與佛法有關係的事物才算修行,其實只要我們的心能夠正直而不扭曲,沒有貪念、欲念,清清楚楚地活在當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修行!

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而是用我們的心來體驗。當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偏差,不但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會帶給他人安全、安定,這就是修行。如在家中,如果讓太太、孩子們快樂,你自己也覺得很快樂,那也是修行。

心要保持清明安定,不要心隨境轉,也就是說,有狀況的時候,你的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和持咒,如果運用禪修的方法,最基礎的則是觀身受法,譬如觀呼吸和觀心。觀呼吸是觀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觀心則是觀自己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觸受和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

李:基本上我也是一種生活禪的修行方法。不論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飛機、坐車,我都會持咒或念佛。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同樣的一個小時,如果光是等待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如果是持咒念佛,時間便很快就過去了,這都是因為心安定的緣故。

還有,有時在生活中,看著每一張臉,你會發現生活的無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無常不僅是寫在佛經上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把學佛和生活分開了。

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佛法不離世間法,你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佛法,只看你體會事物的方式。而事物本身並沒有變,它沒變好沒變壞,只是你的情緒在好和壞中不斷地起伏。


幾年前 寒冷的12月 在紐約 象崗道場 竟遇到 李連杰




那是10天的 默照禪修 他和其他禪眾一樣 有打掃工作 冗長的 打坐


晚上睡冰冷的 地板 室外下著大雪 溫度零下 20 度


毫無架子


10天結束時 竟為 廚房義工10天的 辛勤付出 感動落淚 直奔山中


佛法 安慰了無數人的心 不分貧富 貴賤


僧 則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 傳承者


師父 和果元 師 老愛 拍照


現在才知道 剩下這照片 其餘都給了 無常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災難過後別讓自己陷入自責的情緒中,還有一口呼吸在 就有無限的希望







 運送熱食溫暖人心 

六龜鄉長寄託法鼓山陪伴鄉民走出心理陰霾

「面對

已經發生的災難,

要正向的思考,

別讓負面的情緒

不斷困擾自己」,

 

法鼓山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18、19

連續兩日,

來到高雄六龜、

屏東林邊的

災害臨時安置中心,

為滿面愁容的災區民眾,一一開導,

並發放慰問金,

傳遞社會各界對於災區的真誠關懷。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並拜訪高雄縣楊秋興縣長、

六龜鄉長林俊傑等地方首長,

共同著手合作,

進行災區民眾回歸「四安」生活的長期規劃。

在六龜鄉公所收容中心的黃老先生,

緊握著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的雙手,

表示原本居住的新開部落傷亡慘重,

現今已是面目全非了,

而他所苦心經營的溫泉旅館同樣付諸東流,

 

現在他的內心感覺很空虛,

回到家鄉或是離鄉背景的選擇,

讓他感到人生徬徨,沒有任何意義;

 

一旁的鄉長林俊傑也提到,

鄉民們目前逐漸湧現集體悲傷、恐慌的情緒,

甚至產生想不開的念頭,

希望擅長災害創傷心理輔導的法鼓山,

未來能夠留駐六龜,

陪伴鄉民走出心靈上的陰霾。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向災區民眾表示,

災難過後別讓自己陷入自責的情緒中,

在觀念上要少欲知足,

想到還有一口呼吸在,

就有無限的希望,

就是最大的財富;

 

此外也要互相勉勵打起精神,

積極找事情給自己做,

幫助別人、關懷別人,意志才不會消沉。

 

另外,法鼓山與各慈善團體

自風災發生至今,

每天仍有數千名清潔義工,

投入災區清理家園的行列,

顯示外界關心不曾間斷,

因此希望災區民眾

也要相信自己,

就是心安平安、重建家園的力量。




 

 

 

 

 

 

 

 

 

 

 

 

 

 

 

 

此外,法鼓山進駐六龜的救援團隊,

19日上午也隨著國軍,乘坐小艇進入荖濃村。

當常寬法師、常願法師

帶領六位義工涉險運送物資、熱食

至荖濃國小時,

長期食用泡麵裹腹的鄉親們

備覺感恩歡喜,

法師們並親自準備熱食、清水、慰問金,

送至還住在半倒房舍中的83歲老爺爺手上,

在他身旁陪伴關懷,

令堅守家園的這位爺爺動容落淚。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台灣 , 加油 !!!












聖嚴法師:台灣加油

台灣 , 加油 !!!

 

      ~~~  聖嚴法師













 

 

 

 





我們知道,我們永遠在一起。

我們什麼都損失的時候,

你還有一口呼吸,

表示說

你還非常的富有,

 

在受苦受難當中,

還能夠把自己的苦難放下,

還能夠幫助他人,利益他人,

那就是大菩薩,

 

事情已經過去了,

我們一定要面對現實,樂觀奮鬥,

這次災難之中,

受苦受難的人都是菩薩們。


      --聖嚴法師



 

 





他們都是菩薩



















在這次震災中,

受苦受難的都是菩薩的化身,


他們用自己寶貴的生命當做教材,

向人們示現

這世界由於人心的貪婪、無知,

卻帶給人類無窮無盡的災難。



在我前往災區探視的時候,

許多受災受難的災民們


都在問:

我沒有做壞事,

我的親人也沒有做過什麼壞事,

為什麼我們受到這麼大的災難呢?

佛教不是講因果嗎?


好人有好報,惡人有惡報,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那為什麼還會這樣呢?

我們沒有做什麼壞事,

為什麼我全家有這麼多的人過世了?


我回答他們說:

這些都是現身說法的菩薩們,

因為菩薩能夠救苦救難,

一定是要從受苦受難之中走過來,

才知道如何幫助眾生出離苦難。


所謂慈航普度,

表示他是在苦難中救人的,

是在苦海裡面度眾生的。

既然是在苦海裡面,

同樣地也要受苦受難的,

而且可能

還比其他的人受得更重、更多。



一些在大災難中失去了生命的人,

他們都是最好的老師、

最慈悲的老師、

最有智慧的老師。

 

他們忍受一切的痛楚,

用他們的身體、

他們的生命來做教材,

讓社會大眾從中得到教訓,

 

知道此後

應該要往什麼方向思考,

往什麼方向努力,

或者應該要改進哪一些不好的行為或想法。

 

他們深知

如果不用他們寶貴的身體或生命來當教材,

是無法喚醒

這個社會的良知良能。

 

這不就是

大菩薩的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的精神嗎!

 

另外,

這些罹難的菩薩們,

他們是代表

我們全體二千二百萬的台灣居民受苦受難,

也就是代表

生活在這島上的人而罹難的。

 

這災難

是我們共同造的共業,

而他們就在這共業中變成了我們的代表。

 

他們可能有造業,也可能沒有,

不過他們代表我們,

奉獻了他們自己,

 

所以我們要感恩

這一些罹難的菩薩們,

救了我們以及我們的後代。

 

我們對於

罹難者的家屬

也要致敬、感恩,

他們也都是大菩薩,

因為他們要承受失去親人的悲傷。

 

但是,

如果我們在災難過後,

仍然

沒有警覺心、觀念不改變、行為不改變,

那我們就是罪人了,

 

對不起

那些以自身做為活生生的教材,

來教導我們的老師;

 

他們用非常寶貴的生命

來換取我們的覺醒,

如果今後的我們

沒有覺醒,

那真是最大的悲哀和罪過!

 

這個觀念其實是使我們

當遇到任何狀況的時候,

要向正面去思考,

不要向負面去思考,

 

如此才能帶給我們自己無限的活力,

去面對、承受、處理、並放下所遭遇的困境。

佛經說「一切唯心造」,

 

心的方向

是往正面去思考,就會得到正確的 成果;

向負面去思考,就會得到負面的成果。

 

如果有人講:

「哎呀!這個是業障啊!

    這是前生造的業啦!

    因為他前生造了業,

    所以他受災難了,這是過去生得到的果報。」

 

這種說法是不慈悲的。

 

 

聖嚴法師人心重建法語:

 

     不論遇到多大的傷害和損失,

     只要你還有一口呼吸,

     就有無限的生機

 

 

 
                         摘自《 台灣加油 ◎聖嚴師父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來自東京ㄉ鼓勵------報大志必來夢----我在東京遇貴人ㄌ

Dr. Kato 是日本第一名ㄉ不孕症醫師


造福無數不孕女性


談話間 流露出對後進ㄉ提攜 鼓勵 令人動容


午夜 夢迴 他ㄉ話 隨時出現


人生只有一次 混著過 不如 實現夢想


真是一語點省夢中人


 





初步ㄉ夢想即將實現

再過14天 即將成為一間生殖醫學中心ㄉ主任 (台中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中心 )


自美國回來 常覺得台灣 ㄉ 醫學中心 制度僵化 開會太多


真正須要革新 改進ㄉ 重點


卻因 人事 僵化ㄉ制度  一點也使不上力


主導一間生殖醫學中心 ㄉ夢想 即將實現


9月1日..............................................................


【生活心法 】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分享聖嚴法師921地震後開示~88 flood disaster remedy








【生活心法 】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在這一次的大地震中,台灣同胞,大家都是災民,都是受災戶。只是,有的人是直接的、有的人是間接的,有的人受災重一些、有的人輕一些,程度上雖有不同,卻都受了災難。然而,有人家裡一點事都沒有,生命財產絲毫未損失,看起來沒有受災;災區損失了的物質,看起來好像不是自己的。其實,社會是相通的,有無是共享的,災損也是我們共同的。


現在,政府需投注大量的金錢,來重建災區、補償災區的損失、災民的損失,錢是哪裡來的?是我們每一個納稅人的,跟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不管你是誰,只要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都與整體環境不能脫節。大地震使得再一次彰顯「生命共同體」的意義,這個共識大家似乎不容易養成。


養成了「生命共同體」的觀念和共識之後,我們就會愛惜這個社會、愛惜我們的環境、愛惜共同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假如沒有這種共識與認識,這次災難過了之後,還是一樣。人心一樣地浮動、一樣地自私、一樣地混亂,又回到從前!


過去,透過媒體的渲染報導,多報憂少報喜,多見混亂少見安寧,會讓人誤以為:在這個社會中好人少,壞人多;好事少,壞事多。媒體總是想盡辦法挖掘壞人、扒疏壞事,稱為伸張正義,似乎是對的,但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尤其對於青少年及兒童心理的影響,其代價是無法估計的。故在成熟的民主國家西方各國,媒體都會做適當的報導,做自我的約束,否則會讓下一代的國家主人翁們,誤認為成人的世界均是如此!青少年漸漸地耳濡目染,漸漸傾向於這個方向,造成行為方向的偏離!


但願這一次的災難過後,媒體以及各界人士,都能夠深刻認識「生命共同體」的觀念,不要互揭瘡疤,互相攻擊、挑戰、刺激、對峙,如此,社會才有祥和的希望。此外,大家要包容、原諒,還要讚揚、勉勵、安慰和褒揚他人的優點及貢獻。在家庭中的親子兄弟姊妹之間,在學校裡的師生同學與教職員之間,在社會上與同事、部屬、上司、朋友共處之時,應該彼此勉勵,共同分享。如此,就無人製造罪惡,媒體也無從報導惡行惡狀的事件了。


 我曾在日本多年,現在也有一半的時間住在西方。注意到西方及日本的媒體,雖也有所謂的花邊新聞、緋聞報導、犯罪報導、糾紛報導,但是篇幅、版面均不致於過大、過多、過久,與台灣媒體的報導風氣有所不同。


災難之後,是往正面思考的契機,由災難之中得到很多的教訓,大家應該要求平安,求平安要先求心安,當從每一個人自心做起、自身做起。自已先要安心,再幫助他人安心。若人人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往未來看,我有很大的信心,相信「人間淨土」一定會實現。請大家一起努力!


 


本文摘自《台灣加油》----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經過一個月的餵食 小蘭壽個兒大了了近一倍


我像相撲 橫棡嗎


優雅ㄉ尾巴


小蠻腰




藥浴中 好無聊ㄡ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如何靜靜的實況聆聽來自紐約水準最佳的古典音樂廣播

please open itune


please open radio


please open classical


please open piano music to quiet your world


Amitaba


Amita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