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演講預告2012.一月六日下午2:10-4:00在台中二中樂群廳 題目:幸福人生的營造_一位醫師的看法,兼談蘋果賈伯斯的人生哲學
張醫師,新年快樂! 非常感謝您應允到二中演講。能夠把當天台中分院的法喜帶回校園與師生分享,真的很感恩菩薩法佈施! 當天2點我們會請老師到校門口等您,車子可以直接開進來。海報時間我們先寫2:10-4:00, 但是您只要講一個小時,其餘時間給大家Q&A, 如果您還有其他行程,我們到三點結束也可以。 二中英文科陳姿玲 敬上
2011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泳姿欣賞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當歲東大關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1ViKeu4pes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當歲西大關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V2MkV3Yd-Y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貳歲東大關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2PpP0UAgbg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貳歲西大關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LheJcFC87w
第四屆三奇蘭壽愛好會全國品評會 貳歲立行司 2011 Taiwan Ranchu competitio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dtdt0D8UKw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高難度作品 試管失敗多次女孩必讀 :一個精彩且感人故事: 漫長求子路 41歲 台北市木柵 結婚14年 原本放棄 卻不辭辛苦 奔波於途.........
2011年11月8日 星期二
為一個眼神去大同................李銳
那時候當過紅衛兵,做了六年知青,又在鋼鐵廠幹了兩年半熟練工的我,終於因為寫小說而調進了《汾水》雜誌編輯部。和很多中國人的命運一樣,我的母親、父親先後在文革冤案的迫害中去世。那時候的我還背著一個很大、很難熬的家庭政治包袱,父親的罪名能否平反還是一個等待了很多年的恐懼的等待。文革的結束對於我來說遠遠不是只有得救的狂喜。親人在迫害和折磨中的去世,給心靈的創傷就像一個永遠無法彌補的黑洞。從天堂到地獄的精神幻滅,又在那個黑洞外面留下一片荒蕪的空曠。記不清在多少個不眠之夜和父母相見,記不清在多少個不眠之夜獨自一人守著荒蕪和空曠,守著那個永遠無法填滿的黑洞。
那時候全中國都沉浸在轟轟烈烈的傷痕文學的眼淚裡,可是我卻沒有寫出一個字的「傷痕」,不是不想寫,是不能寫,在許多人(包括我自己)以神聖、真理、革命之名相互殘殺、虐害之後,「人間」這兩個字讓我無言以對。
就是在那個時候,我平生第一次去大同,第一次和那個眼神霍然相遇。
表面的理由是到了五四青年節,團支部要組織活動,其實是一群被禁閉了許多年的年輕人憋得難受,實在想出去逛逛。三十年前的中國還沒有旅遊業,那時候時興的說法叫春遊,還多少保留了一點簡樸的詩意。我們的春遊沒有什麼嚴格的計畫,只是在假期之內,往一個方向上盡其可能的多走走,多看看,有點信馬由韁的散漫。一夥年輕人熱熱鬧鬧的遊到了大同,大家先登北嶽恆山,然後是金龍峽谷百丈絕壁上的懸空寺,接下來當然就是最著名的、人人必看的雲崗石窟。北嶽恆山、懸空寺、雲崗石窟都沒有圍牆,都沒有門衛,也都不收門票,到處都是掩飾不住的荒蕪和破敗。雲崗的院子裡,除了文物所的管理人員,沒有解說員。走過亂石遍布的河灘,走到武周山腳下,在一個又一個幽黯的石窟裡出出進進盲目地亂轉,遠遠的,就看見了雲崗大佛偉岸如山的側影:大耳垂肩,結跏趺坐,微微頷首,面對著塞外的亙古荒原。我們一個石窟,一個石窟的看過去,在落滿了煤灰和沙塵的地面上留下些凌亂匆忙的腳印,留下些嘁嘁喳喳的猜測和爭論。不遠處,河灘邊上的楊樹剛剛抽出嫩綠的葉子,楊樹下面拴著幾頭寂寞的黃牛。石窟前空地的草叢邊上悠閒地遊蕩著兩群覓食的雞。荒涼、寂寞的悠閒中,我們這一群人的興奮顯得有點突兀。
終於,嘁嘁喳喳的閒談和爭論忽然靜了下來,左顧右盼的眼神不由自主地集中到對面,一群心猿意馬、玩興正濃的年輕人和大佛臉對臉地正面相遇了。片刻的安靜之後,人群裡發出幾句辭不達意的感嘆:
「噢──這就是大佛呀!真高呀,真大……」
「這麼高,這麼大得鑿多少年啊……」
「你說怎麼別的都毀了,怎麼大佛就沒有毀呀?一千四、五百年啦……你看,你看,都挺好的,眼睛還是亮的,還是黑眼珠……」
「那黑眼珠是什麼東西做的?怎麼裝進去的呀?」
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西斜,山腳下邊別的遊客早已陸續散去,只剩下我們這一群。夕陽從武周山背後輝映著乾淨、遼遠的藍天。沒有雲,也沒有風,只有天幕上被夕陽輝映的透澈的寧靜,和身邊辭不達意之後的再一次安靜。
在孝文帝遷都洛陽之前,大同一直是北魏王朝的首都。料想不到的是,雲崗石窟正是經歷了「太武滅佛」的浩劫之後,在「文成復法」時期開始鑿建的。武功赫赫的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期間,曾經兩度下詔滅佛,拆毀寺廟,搗毀佛像,強令僧人還俗,徵召五十歲以下的沙門還俗服役,捕殺拒不還俗的高僧。雲崗現存的四十五座石窟,五萬一千多尊造像,都是在文成皇帝宣布「復法」之後持續六十年累建而成的。眼前第二十窟的這尊佛像,就是到處被人傳頌的雲崗大佛,屬於初期開鑿的「曇曜五窟」,是由著名的曇曜和尚主持建造的。這五窟的主體大佛的造像分別以北魏的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為楷模,其中四位安詳而坐,只把滅佛的太武帝設定為立佛,而且在他的袈裟上布滿了無數大大小小、千姿百態的佛像。滅佛浩劫好像是昨天的噩夢,柔腸寸斷的慈悲終於化石為佛,武周山終於成為一切佛緣的再生之地。雲崗大佛是死而復生的佛。對面那雙靜穆平和的眼睛不止是閱盡了一千五百年人間苦難的眼睛,也正是一雙死而復生的眼睛。
一千五百年之後,「滅佛」的人和「復法」的人都已經化為塵土。一千五百年之中,更不知有多少朝代和生命化為了塵土。只有武周山下這雙安靜的黑眼睛留在了荒蕪的寂靜當中。
和那個靜穆平和的眼神對視著,忽然就有眼淚湧上來,忽然就有深深的撫慰從這雙黑色的眼睛裡,從那個無底的黑洞裡瀰漫出來……
全文網址: 為一個眼神去大同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705329.shtml#ixzz1dAP2MRzD
Power By udn.com
2011年11月4日 星期五
第56回蘭壽日本全國品評會 2011-11-3 大阪府豊中市 服部緑地 ウォーターランド all Japan ranchu competition
所有ranchu 的愛好者 自然都會想參加 一年一次 的 日本全國品評會 但礙於 學業 或 工作 能夠成行的 並不多 我去年 就 沒有時間去 今年總算成行 po 出來 和大家分享
西部 中部 東部 每組各派2名裁判
第一關 所有就被刷下來的當歲魚 其中不乏 好魚
當歲魚 最後決定前30名 緊張時刻 高尾昌幸 (中央 著黑夾克) 負責抱魚 影片
宗家 駐足 貳歲東大官 良久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vbcIDiZgJQ
當歲東大關 得主佐藤英朗
Yamada山田芳人(尾張優魚會會長),12/24 會來台灣 & Hono
名次
當歲審查 裁判 評分 透明
當歲東大關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UIytFC7_Q
當歲西大關
當歲 立行司
當歲 西關脇
當歲 西取締
當歲 西關脇
貳歲 東大關 影片 http://www.youtube.com/watch?v=3vbcIDiZgJQ 結構紮實 令人激賞
貳歲 西大關
立行司
東取締
西取締
親魚 東大關
親魚 西大關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妳們的聲音 我聽到了 ! 婉拒絕非本意,背後其實是更大的承諾... 我也一直都沒有離開妳們................回家的感覺........
2011年10月15日 星期六
2011年10月5日 星期三
2011年9月15日 星期四
好文章分享
從優秀到卓越做自己的貴人
這是發生在美國的一個真實故事: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對老夫婦走進一間旅館的大廳,想要住宿一晚。無奈飯店的夜班服務生說:「十分抱歉,今天的房間已經被早上來開會的團體訂滿了。若是平常,我會送二位到沒有空房的情況下,用來支援的旅館,可是我無法想像你們要再一次的置身於風雨中,你們何不待在我的房間呢?它雖然不是豪華的套房,但還是蠻乾淨的,因為我要值班,我可以待在辦公室休息。」這位年輕人很誠懇的提出這個建議。
老夫婦大方的接受了他的建議,並對造成服務生的不便致歉。隔天,雨過天青,老先生要前去結帳時,櫃台仍是昨晚的這位服務生,這位服務生依然親切的說:「昨天您住的房間並不是飯店的客房,所以我們不會收您的錢,也希望您與夫人昨晚睡得安穩!」老先生點頭稱讚:「你是每個旅館老闆夢寐以求的員工,或許改天我可以幫你蓋棟旅館。」
幾年後,他收到一位先生寄來的掛號信,信中說了那個風雨夜晚所發生的事,另外還附一張邀請函和一張紐約的來回機票,邀請他到紐約一遊。在抵達曼哈頓幾天後,服務生在第5街及 34街的路口遇到了這位當年的旅客,這個路口正矗立著一棟華麗的新大樓,老先生說:「這是我為你蓋的旅館,希望你來為我經營,記得嗎?」
這位服務生驚奇莫名,他說話突然變得結結巴巴:「你是不是有什麼條件?你為什麼選擇我呢?你到底是誰?」「我叫做威廉.阿斯特(William Waldorf Astor),我沒有任何條件,我說過,你正是我夢寐以求的員工。」這楝旅館就是 Waldorf 華爾道夫飯店,這家飯店在1931年啟用,是紐約極致尊榮的地位象徵,也是各國高層政要造訪紐約下榻的首選。當時接下這份工作的服務生就是喬治‧ 波特(George Boldt),一位奠定華爾道夫世紀地位的推手。
是什麼態度讓這位服務生改變了他生涯的命運?毋庸置疑的是他遇到了「貴人」,可是如果當天晚上是另外一位服務生當班,會有一樣的結果嗎?
人間充滿著許許多多的因緣,每一個因緣都可能將自己推向另一個高峰,不要輕忽任何一個人,不要疏忽任何一個可以助人的機會,學習對每一個人都熱情以待,學習把每一件事都做到完善,學習對每一個機會都充滿感激,我相信,我們就是自己最重要的貴人。 (作者為實踐家知識管理集團副董事長)
2011年9月14日 星期三
分享聖嚴法師開示~ 職場的進退智慧
職場的進退智慧 |
在人際關係和個人修養方面,很多人都以為「圓融」是和「正直」對立的,其實不是如此。「圓融」是非常不容易達到的境界,而且「圓融」應該是要從「正直」出發。「圓融」要是覆蓋了「正直」,就不能算是圓融,而變成「圓滑」、「鄉愿」了。 |
人一定要「正」、「方」,才能「圓」。要是連「正」、「方」的基礎都沒有,所講的「圓融」一定會變成「沒有原則」。「沒有原則」的人,多半對於他人有害的。真正的圓融一定先講「正直」,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又能有一種包容性,即使自己受到些許損害,也能包容;更不會動輒「得理不饒人」,擴大別人的不是,盯著別人的缺點不放。
所以「圓融」就是不去計較「小瑕小疵」。當然,假如是很大的問題,就還是要處理。例如,今天有一個人來找我,他說自己很掙扎,有一件事不曉得該不該做?要是做了,會覺得自己「不慈悲」,不做,又覺得自己會蒙受損失,於是遲遲下不了決斷。我對他說:「阿彌陀佛。我們講慈悲,自己損失一點沒有關係,但要是損失的程度讓自己都不能生存了,還要講慈悲嗎?那是害人,不是真正的慈悲。」
為什麼呢?因為這樣一味的忍讓,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你要是不設法讓他停止,他還會傷害到更多的人。真正的「慈悲」應該是減低別人做壞事的機會,也同時幫助更多的人免於受害。
「節制」與「成長」
同樣地,「節制」與「成長」一般也以為是互相衝突的,其實不會,它們必定是互為一體,並不矛盾的。「節制」的意思是說:不要發展得太快,因為發展得太快,可能會後繼無力。而且一味地往前衝,也很容易忽略了前後左右發生了什麼問題。我們必須「步步為營」,不管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假如一直都是「腳不點地」往前衝,只要是碰到一顆小石子,就可能會跌得很慘。如果能夠把四面八方看得清清楚楚,一步一步地走,你還是可以走得很快、很穩。
所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心情,就是「節制」。但是為了兼顧「成長」,你還是必須努力地往前走,路面平坦的時候,你可以走得快一點,路況危險的時候,就要知道控制自己。「控制自己」並不是完全不走,只是走得小心一些。這就好比下過雪的山,隨時會有雪崩,走在山裡連呼吸都不能大聲,否則雪就往下塌了。這時候就一定要「節制」,否則莽莽撞撞、肆無忌憚地往前衝,只會葬送自己的生命。
人生的過程經常是在「節制」之中努力往前走,人就是因為懂得「節制」,才能往前走。要是不知節制,就會發生危險,也許才跨出第一步就被絆倒,反而走不出去了。
2011年9月4日 星期日
隨相而離相―――聖嚴法師《人行道》
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每一天的作息之中,一定會跟身邊的人事物發生互動關係。有了互動,就免不了生出各種喜怒哀樂的情緒;得意的時候,沾沾自喜;失意的時候,就消沈頹喪,這是一般人的反應。可是,如果我們有智慧,可以洞燭這些喜怒哀樂的來源,不過是一種粗糙的、表面的心理反應,我們的情緒,就不容易被這些外在的現象所牽動。
佛法的智慧告訴我們,當在處理生活上各種大大小小的事件時,只要自問已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並且也已經盡一切努力,做最適當的選擇,就可以心安理得了。至於選擇之後的成敗得失,不必耿耿於懷,這就是所謂的「隨相而離相」。
我之所以特別強調「盡力排除個人的好惡偏見」,是因爲一般人很容易以自己的立場、好惡,來對某件事下判斷;因此,不免在取捨、應對之間,引起許多煩惱。依自己的偏好和習性做判斷,往往是一股衝動,缺乏反觀自省的工夫,通常也顧不了是不是有後遺症,當然就後患無窮了。
因此,做事之前,先要求「盡人事」,就是隨相,也就是隨緣,已經盡了力,成敗在天,勝不驕,敗不餒;也不爭功諉過,那就是「離相」。船過水無痕、鳥飛不留影,成敗得失都不會引起心情的波動,那就是自在解脫的大智慧。所以,隨相需要智慧,離相,也需要智慧。
不過,這個修養的境界,不是短時間之內可以達到的;一般平常的人,多半還是隨著外在的環境而悲喜交加。倘若能把隨相離相當作修養的目標,就可以時時拿來提醒自己。那麽,不論悲或喜,都不會太過沈溺,縱使跌倒了,也會趕快爬起來,不至於一蹶不振。
2011年8月28日 星期日
2011年8月26日 星期五
在敦煌的市集看到一種用麻線編的鞋...............薩埵那橫躺在大地上,一頭母虎在噉食腰部,兩頭幼虎啃食大腿。捨身者的身體
面對一群餓虎,有人願意把肉身給虎吃嗎?大太子波納羅說:一切難捨,不過己身…… 麻線鞋 在敦煌的市集看到一種用麻線編的鞋,很像古畫裡西行求法的僧侶腳上穿的。下面是好幾層舊布料和紙片,用漿糊黏成厚鞋底,手工縫衲的粗麻線線腳,結結實實,看起來有可以行萬里路的牢靠。鞋幫和鞋頭也是用幾層的厚布裁製,鞋面兩側卻是用軟麻線牽成,像今日的透空涼鞋,都是縫隙。我拿在手中,看了很久,這鞋的樣式太熟悉了,敦煌洞窟壁畫供養人像裡僧侶腳上都有一雙這種樣式的鞋,畫中玄奘大師身背行囊,腳上也有一雙。看起來只是舊布料舊紙片縫製,拿在手中也很輕,卻難以想像或許是西行求法者穿著這樣的鞋,踏過漫漫長途,千里迢迢,走去了天竺。護持著求法者誓願深重的一雙腳,這鞋,握在手中,彷彿有了不同的分量。廉價、結實,不是糊弄觀光客的粗糙工藝,當地庶民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每天要穿著行走,壞了就要換,才會如此平價而扎實吧。我買了幾雙,第二天清晨就穿上這鞋上鳴沙山。 鞋子穿在腳上,踏在沙裡,才發現它傳承上千年的價值。鞋底入沙,不滯礙,不滑溜,彷彿是沙的一部分。腳抬起時,沙粒即從兩邊透空縫隙滑出,腳趾乾乾淨淨,不沾黏沙塵。輕盈柔軟,通風透涼,這樣的鞋,是可以走過這八月烈日下四十公里長的鳴沙山了。 鳴沙山下有月牙泉,在金色起伏的沙丘間,一汪碧綠透亮泉水。彎彎的月牙,搭配著沙丘優美弧線,像是古老阿拉伯湛藍夜空裡的新月,安靜、纖細、純粹,是每個夜晚一千零一夜故事的開始。「沙不涸泉,泉不掩沙」,上千年來往過的人都留下了對這奇蹟風景的描寫。如同佛弟子合十微笑,聽了一段梵音經文,除了歡喜讚嘆,好像沒有多餘的言語。這樣乾淨的沙,這樣乾淨的泉水,這樣乾淨的僧侶穿著踏過沙丘和泉水的麻線鞋,使我覺得腳趾和步履都一樣潔淨了起來。 走到沙丘高處,遠眺月牙泉。遊客遠了,言語笑聲遠了,可以聽到風中鳴沙,很細微的叮嚀,像一種頌讚,也像心事獨白,腦海浮起敦煌254窟裡剛剛看過的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的壁畫。 捨身 敦煌北朝的洞窟壁畫沒有後來唐代壁畫的華麗曼妙,剛剛傳入中土的古印度繪畫技法,和毛筆書法式的流暢線條非常不一樣。這些北涼北魏時期的壁畫,使人感覺到悲願激情交纏的宗教捨身情緒。色彩濃烈奔放,筆觸粗獷,造型莊嚴渾樸。254窟的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是北魏壁畫的傑作,一點也不遜色於歐洲文藝復興米開朗基羅西斯汀教堂的〈最後審判〉。兩者都以肉身的墮落與流轉為主題,肉身升降浮沉,紫藍赤赭鬱暗的天地山川,彷彿在渾沌未開的時間與空間裡,肉身對自己的存在還如此茫然。發願、墜落、捨身,薩埵那太子和米開朗基羅筆下〈最後審判〉的肉身救贖一樣,深沉思索生命本質的難題──肉身如何覺醒?以繪畫的形式展現哲學命題,兩者都是曠世鉅作,只是敦煌北魏壁畫的工匠沒有留下姓名,早米開朗基羅一千年,在幽暗洞窟深處,一樣是度化開示眾生的偉大圖像。 米開朗基羅依據使徒約翰〈啟示錄〉畫成〈最後審判〉,闡述基督信仰的肉身救贖。敦煌北魏畫工依據當時剛剛譯成漢文不久的《金光明經》,以佛陀本生故事解說肉身捨去的深沉命題,兩者有非常類似的美學品質。 金光明經 《金光明經》在北涼時代經中天竺的法師曇無讖譯成漢文,很快在民間流行,成為佛教說法布道的重要經典,也成為畫工依據創作洞窟壁畫的故事範本。曇無讖(385-433)活躍在四世紀末至五世紀初,從印度到罽賓、鄯善、龜茲,大概跑過了古絲路今日喀什米爾、阿富汗、克孜爾、樓蘭一帶,一直穿過河西走廊,到了敦煌。北涼的皇帝沮渠蒙遜很看重他,奉為國師,使他譯經,但似乎更看重的是他通咒語法術的神奇能力。當時的人以為曇無讖可以「使鬼治病,婦人多子」。後來曇無讖聲名遠播,連北魏的世祖拓跋燾也依仗國勢強盛向沮渠蒙遜要人,蒙遜以為曇無讖私通外國,也懼怕他為他人所用,就謀害了曇無讖,死時才四十八歲。 北朝初期傳佛法的印度僧侶生平都像神祕傳奇,像鳩摩羅什(約334-413),像曇無讖,在絲路漫漫黃沙長途間流浪,從一個國度到另一個國度,出入於世間塵俗慾望與佛法之間,曇無讖在鄯善國因為私通公主而出亡,羅什最後被呂光逼著成婚,強納十名女伎,淫、酒毀戒。據說他曾經當眾僧面前吞食一缽鋼針,表明自己未離佛法。 他們來世間是為了傳法,而他們肉身最終都不能守世間的戒律,牽連在複雜情慾與政治的瓜葛中,羅什與無讖都不是以外在世俗規範證道的高僧,然而他們譯出的經文美極了,尤其是羅什,譯文可以傳誦至今,比美漢文裡最優美的詩賦。讀他譯的《金剛經》,可以把哲學論述的繁難譯成單純詩句的格律,彷彿讀詩,不覺得是在理解宗教經典,令人嘆為觀止。曇無讖約比羅什晚二十年,他的譯筆從《金光明經》來看,繼承了羅什的風格,兼具敘事與偈頌的交錯,漢譯文義與梵音咒語同時並存,創造了獨特的文體。今日東亞一代信眾讀《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依然是漢譯與梵音並存,使文字的閱讀介於理解與聲音聆聽之間。或許當時信眾不完全是漢族,古絲路一帶,諸多種族雜處,羅什、無讖本身都來自印度,又經歷各個不同語言地區,因此保留了語言的多樣性。廣大信眾,識字者不多,經文多由僧侶宣講解讀,因此曇無讖的《金光明經》中大量使用四字一句的韻文偈頌,如「鬼神品第十三」,以長達四百多句的四字韻文唱誦。當時僧侶為信眾高聲念誦,語言鏗鏘,疊字疊韻,「是身不堅,如水上沫,是身不淨,多諸蟲尸。是身可惡,筋纏血塗,皮骨髓腦,共相牽連」,薩埵那太子捨身前的獨白,如歌如訴,信眾聆聽,來自僧侶肺腑呼吸,肉身共鳴,或許比文字的閱讀更有感染力量。《金光明經》一共十九品,其中「功德天品第八」完全以漢字音譯灌頂咒語,如果只通漢語,其實無法理解內容,是最純粹的聲音讚頌。無讖似乎比羅什更接近咒語的神祕信仰,當時他也的確有「大呪師」的稱號。 《金光明經》當時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是其中「流水長者子品第十六」和「捨身品第十七」。都是佛陀在王舍城為弟子追憶自己往昔前世的兩段故事。經中說的是「往昔因緣」,我們的肉身,有一天或許都將是「往昔因緣」吧。「流水長者子」是看到池水乾涸,十千條魚將死,流水長者發願以二十頭大象載水,濟度魚群。 捨身品 「捨身品」敘述的就是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敘事情節如同小說,引人入勝,成為北朝當時最普遍流傳的繪畫主題。故事說國王羅陀有三名太子,大太子波納羅,二太子提婆,三太子就是薩埵那(也譯為薩埵)。三人到園林遊戲,偶遇一虎生產,生下七隻小虎,因為沒有食物吃,無法哺乳,「飢餓窮瘁,身體羸瘦,命將欲絕」,母虎與七隻小虎都即將餓死。大太子波納羅告訴薩埵那說:「此虎唯食新熱血肉──」「新熱血肉」使人想起割肉餵鷹的尸毗王,古印度的捨身都從這麼真實的「新熱血肉」開始,而這四個字似乎不常見於儒家經典,當時初譯為漢文,不知對漢族的知識分子是否有極大震撼。 面對一群餓虎,有人願意把肉身給虎吃嗎?大太子波納羅說:「一切難捨,不過己身。」一切最難捨棄的不過就是自己的肉身吧!這是大太子的當下領悟。二太子接著說:「以貪惜故,於此身命,不能放捨!」是的,我們對自己的肉身都有這麼多貪惜,看到其他生命受苦,自己有悲憫,卻無法放捨。「捨身品」用了極特殊的敘事方式忽然轉入三太子薩埵那的發願──「我今捨身,時已到矣──」 我們其實很難理解薩埵那捨身的動機與邏輯,對漢族儒家教育而言,人與虎是對立的,只有「武松打虎」,卻絕無人捨棄肉身救虎的可能。 故事宣講至此,廣大信眾起了好奇。為什麼?為何一個養尊處優的皇室少年,萌生了用自己的肉身餵給老虎吃的念頭。經文裡也有「何以故?」三個字的問句。聽講大眾都在等著答案。 薩埵那的思考不是從悲憫老虎開始,他想的是自己的肉身處境,──「處之屋宅,又復供給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象馬、車乘,隨時將養,令無所乏,我不知恩,反生怨害,然復不免無常敗壞,是身不堅,無所利益,可惡如賊──」「若捨此身,即捨無量廱蛆、瘭疾,百千怖畏──」他有了對自己不堅固的肉身最徹底的反省──「是身不堅,如水上沫,是身不淨,多諸蟲尸。是身可惡,筋纏血塗,皮骨髓腦,共相牽連──」 那個敦煌254窟壁畫的畫工也在現場聆聽故事宣講吧,他也想到了自己的肉身,這麼多憂愁煩惱,筋纏血塗,皮骨髓腦,這個不堅固也不乾淨的肉身究竟要做什麼? 還至虎所,脫身衣裳,置竹枝上── 薩埵那怕哥哥們阻止,支遣他們離開,回到老虎陷身的懸崖,脫去衣服,放在竹枝上。畫師聽著僧侶宣講,構思他的畫面了。 他開始在空白的牆壁上勾勒出輪廓,薩埵那跪在地上,高舉左臂,右手當胸,發了捨身的大誓願。經文的描述有很多細節,薩埵那在要跳下懸崖之前,忽然想到老虎已經多日沒有食物,身體羸瘦,已經沒有力氣行走,即使跳下懸崖,牠們也無法前來吃我,薩埵那因此想了一個辦法,用乾竹枝刺斷頸脈,讓血流出,方便老虎可以舐血,恢復體力,再噉食骨肉。 壁畫中薩埵那右手正以竹刺頸,高舉的左手,連接著第二個向懸崖跳下的動作,這是經文中最聳人聽聞的一段。蔣勳/圖片提供 這是經文最聳人聽聞的一段吧,畫師眼中有了熱淚,他或許陷入沉思──「原來捨身是要有如此勇猛的誓願啊!」畫師在空白牆壁上勾勒了第一個薩埵那的形象「即以乾竹刺頸出血,於高山上,投身虎前,是時,大地六種震動──」,壁畫中薩埵那右手正以竹刺頸,高舉的左手,連接著第二個向懸崖跳下的動作。(圖一) 據說那時洞窟裡幽暗,洞口外的光照不進來,畫工有時用蠟燭火炬照明,也有時洞窟深處,氧氣不足,無法燃火,又怕燭火熏黑牆壁,便用小鏡片折射戶外的光,牆壁上閃爍一片鏡光,畫工在這一片光裡畫畫。 薩埵那雙手合十,縱身向下跳,他的姿態像今日跳水台上的選手,少年的身體赤裸,手臂上有手鐲,原來肉身的粉紅,年代久遠,變成暗赭色,輪廓的線條也氧化成粗黑,好像這身體要在空中經歷時間劫難,斑剝漫漶,一點一點消逝泯滅,然而在終歸夢幻泡影之前,還有最後的堅持,停格成牆壁上一片不肯消失的痕跡。 畫工用停格分鏡的方法處理了薩埵那連續的三個動作──「發願刺頸」、「縱身投崖」、「捨身飼虎」。 時間的停格彷彿大地六種震動,薩埵那肉身背後是石綠色和赭紅的起伏山川大地。 時間與空間混沌渺茫,赤裸的肉身自無數無邊無量劫來,要在此時此地與自己相認了。 亞洲的石窟藝術在公元五世紀前後的成就是世界美術史的最高峰,然而這些無名無姓的畫工,留在幽暗石窟裡的輝煌作品,或許只是他們以身證道的一種修行吧! 他們其實是無數個薩埵那,肉身橫躺在永恆的時間裡,讓虎前來噉食,「骸骨髮爪,布散狼藉,流血處處」。近年敦煌石窟清理出當年畫工的居所,是比他們創作壁畫的洞窟還要窄小的石洞,晚間,工作一日的疲憊身體,就窩在那僅可屈膝容身石棺大小的洞中睡眠,然而或許他們羸瘦的面容在睡夢中是有飽滿的笑容的吧。 薩埵那橫躺在大地上,一頭母虎在噉食腰部,兩頭幼虎啃食大腿。捨身者的身體像米開朗基羅〈Pietà〉雕像橫躺在聖母懷中的基督。蔣勳/圖片提供 薩埵那最後的一個停格是橫躺在大地上,一頭母虎在噉食腰部,兩頭幼虎在啃食大腿。捨身者的身體像優美舞姿,一手後伸,仰面向天,完全像米開朗基羅〈Pietà〉雕像橫躺在聖母懷中的基督。(圖二)紫藍、石綠、赤赭,斑斕華麗。經文裡說薩埵那母親在夢中感應到太子捨身,她在夢中「兩乳汁出、一切肢節、痛如針刺」,「雙乳被割,牙齒墮落」,印度初傳中土的文學如此情感濃烈,如同當時壁畫,燦爛濃郁,愛恨糾結纏縛,肉身的省悟都在當下,沒有推拖。 《金光明經》用了長篇偈頌重唱整篇故事,把原來敘事的情節整理成詩的詠嘆。 敦煌石窟像一幕一幕未完的「往昔因緣」,天花繚亂。因為長途顛簸,肉身疼痛,夜晚難眠,在旅店休息,脫去腳上穿了一天的麻線鞋,在床邊靜坐,呼吸調息。腦海浮現薩埵那連續的發願、跳崖、捨身。浮現薩埵那赤裸的腳,面前並排整齊放置的一雙鞋,忽然彷彿似曾相識,也是不可知的往昔因緣嗎? 【2011/08/26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美學系列/薩埵那太子捨身飼虎 | 聯副‧創作 | 閱讀藝文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READING/X5/6550129.shtml#ixzz1W9GFWGsg Power By udn.com
2011年8月23日 星期二
sweet ranchu
8月21日 週日 去龍井 參加 ranchu compitition
成果豐碩 有點 不好意思
承辦人 裁判 都很盡力 比賽過程超開心
http://tw.myblog.yahoo.com/1969-1011/article?mid=9992&prev=-1&next=9987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好久不見 妳好 炎炎夏日 歡迎來 聽 演講 東方藝術 讓心靈 清涼一夏
七月份 去了一趟 瑞典 參加 2011 歐洲生殖醫學年會
遇到許多 美國老友 他们都各有所成 真好
會後順道拜訪 法國
這趟 只要有時間 都會去欣賞 西歐重要博物館
也由於得到許多台灣留學生的幫忙
看到許多東方藝術品珍藏
百年來
西方漢學家 對 東方漢學歷史 竟瞭若指掌
斯德哥爾摩 遠東古物博物館 牆壁掛的數十幅黑白像片
其中一幅 竟然是瑞典 漢學家 上世紀 20 年代 和 年輕時 傅斯年 的合照 台大念許久 只聞傅校長 大名 從未 知其 容貌 竟然在北歐見到....................
東方藝術品收藏之豐碩 超出想像
台中分院寺監 果理 法師 得知 此 因緣
特邀 演講
歡迎來 聽
9月份寶雲講談
邀請法行會張宏吉醫師主講
邀請您一同來參與
一場跨越時空的交會
藉著佛像藝術之美
聆聽
傳遞千古不滅的梵音
日期 9/18(日)上午9:30-11:30
地點 台中分院(府會園道)
報名請洽會務組 溫景霖師兄 gynobob@seed.net.tw 電話 0928-416660
或 專職 陳黎美師姊 chernlm@ddmf.org.tw 電話 04-2255-0665*110
祝福 中秋節快樂
台中寶雲講談系列
法鼓山 台中分院
台中市府會園道169號1樓
匯豐銀行 隔壁
新市政府正後方
九月十八日
09:30 ~11:30
電話 (04)2255-0665
2011年5月13日 星期五
很慶幸這三年多有回來陪父親,他的離去是我的不捨,此時,我希望能改變我人生的軌道,停止擔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 .......
在我小時候,父母事業忙碌,我由外婆扶養,相處互動的時間並不多,直到初中,與父母同住,漸有互動,父親話不多,但均切入要點,循循善誘,希望我將來成為一個有用的人,有一次他去參加台中一中高三家長會,得知我學業進步( 導師 王文河老師 ),竟高興地回家整晚講個不停,而週末 假日 他總是帶我去爬山(大坑),父子的感情於是逐步建立。
2001年,完成了台大醫院住院醫師訓練,心中對於一些科學問題始終未能解答,於是前往NYU紐約大學繼續研究,當醫師的念頭暫時放下,出國前問了年邁的父親:「爸! 你要我留下陪你 還是我可以出國打拼?」他說:「憨兒子,做你去拼! 但是要常常回來看我。」
紐約大學生殖醫學中心看我表現不差,給了我一份全職工作。在美期間,生活單純,完全活在生命科學研究裡,有意思極了,每年參加ASRM認識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醫師、科學家,一度開始在曼哈頓及Hudson River的附近找房子,不想回台灣了,但每年年底都回來陪父親三個禮拜。
記得有一次早晨即將離家赴機場,父親躺在床上休息,我在床邊來回踱步,紅了眼眶,心想深怕這一別又是ㄧ年,不曉得還能不能見面,父親查覺我在他身邊,閉著眼睛說道: 「你是不是沒錢?」我趕緊說:「有啦! 是我要回去美國了,跟你講一聲。」.... 每次離家赴機場路上, 心中真是五味雜陳。
2007年9月新光黃建榮主任、北榮李新揚接連訪問NYU紐約大學,此一同時台灣來電告知父親病了,正住院治療中,我心中一片空白 ,但很清楚的知道,來美國六年,該回去了,父親需要我了!
2007年11月回台中,看到菲傭推著不良於行的父親坐著輪椅,吃飯作息皆是靠別人,內心很不捨,父親年輕時是柔道黑帶,我相信他就算老了也不需要輪椅。
找了一把寫生活動椅,開始帶父親回到小時候熟悉的大坑山區,開始幫父親找出健康的身體,很快地,父親已完全不需要輪椅,食慾也恢復,健康得到了控制。
每年冬天寒流來襲,父親常感冒生病,甚至需要住院,台大學弟謝旻晃擔任主治醫師,幫我醫治父親,真是感謝他。
2011年3月25日上午我還在忙著門診,家裡來電,父親在床上吐了,趕緊請家人送父親到急診處,沒多久,急診護士小姐來電:「張主任,您父親到院時已無生命跡象。」,心中一涼,該到的時刻還是到了!
回到七樓完成一個胚胎植入,另外兩位植入因患者未到移到下午四點,到了急診處,帶著父親冰涼的遺體,回到他住了47年的老房子,一路在車上上我再也忍不住放 聲 大 哭 ..................
喪事期間,實驗室無人知悉家中變故,我也只請一天喪假(4月6日配合告別式及火化入塔) 門診、取卵、植入,一切依舊,病人也沒有感覺異狀,懷孕率完全不受影響,接著四月底還順利的辦一場說明會。
真的很慶幸這三年多有回來陪父親,他的離去是我的不捨,此時,我希望能改變我人生的軌道,停止擔任生殖醫學中心主任,休息一陣子......................................
感謝大家的支持 請耐心 靜候未來再相聚的因緣.................................................
圖: 父親生前 最後一張攝影 3月20日 週末 晴天 下午 5時 於大坑 靠慈濟 山區 ani , aya 攙扶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