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與原諒 專訪達賴喇嘛
◎廖文瑜 攝影◎陳沛元 8、這五十年來,您和中國多次正式、非正式接觸,談談您的心路歷程好嗎? |
2009年8月31日 星期一
達賴喇嘛
2009年8月30日 星期日
童年~好像不存在於一心成長的小孩身上,
以心傳心的生命教育——《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導讀
˙常寬法師∕撰文
˙本文原載於《人本教育札記》242期(2009年8月出版)
童年~好像不存在於一心成長的小孩身上,
卻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永遠成長著~~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是一本很好的心靈啟蒙書,透過故事的插畫,讓每個小孩看看師父、也想想自己;透過故事的敘述,讓每個大人想想自己、再看看師父。
2000年,我在法鼓山農禪寺出家,那一年師父70歲,年齡剛好是我的兩倍。不同時期,由不同弟子擔任侍者照顧師父,中年出家的我陪伴師父的晚年。2009年,晚年的師父離開了這個世界,中年的侍者彷彿失去了整個世界。當我在心裡尋找晚年的師父,卻在這本書裡遇見童年的師父。
【不做賊骨頭就好】
「不管是住樓上樓,或者是在樓下搬磚頭,
只要他不做賊骨頭就好。」
我的父母都是不識字的文盲,非常平凡,
但在他們心靈的深處,能夠流露出這樣智慧的語言,
對我一生的影響,實在很大。
師父的父母並沒有對自己的小孩有過多的期待,只是單純地希望他們先學會做個好人。所以師父在東西方推廣禪修時,將一個人的心靈成長分成三個層次:自我肯定、自我成長、自我消融。
第一個層次「自我肯定」——是人類心靈啟蒙的基石。單純地認識自己的長相,認識自己的特徵,認識自己的個性,認識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的想法,認識自己的優點及缺點……就只是單純的認識,不與任何人做比較;先學會認識自己、欣賞自己,全然地接受自己。
如果父母師長以這種教育觀點與孩子互動,小朋友的心靈就會在健康中茁壯。他會誠實面對自己,願意接觸不同類型的人事物,不會讓嫉妒、懷疑、競爭……等意識蔓延開來,造成人際障礙,也不會孕育出好高騖遠、喜新厭舊、貶抑自他等價值觀。
【小頭鬼】
我小時候,因為身高比較高一點,
所以腦袋看起來便顯得小了。
別人一看到我,就叫:「小頭鬼!小頭鬼!」
所以,別人只要一注意到我的頭,我馬上閃躲開來。
被同學、玩伴嘲弄,幾乎是所有人都會遭遇的童年情境。如果我們不放在心上,別人的取笑也只是一種笑聲罷了。可是當我們過度在意,在心裡一次又一次地重演,就等於被取笑二次、三次……
如果能轉變習慣與人比較的心理傾向,相信每個人的成長歷程都會快樂許多。因此,引導兒童建立自信心與尊重個體差異性,是相輔相成的身心教育。
【省水】
「水那麼多,為什麼不能盡量用呢?」
不虞匱乏時,我們還是要節省用水,
免得旱季來臨時,飽受缺水之苦。
這個簡單的主題,在插畫家菊子的創意構圖中,引發出獨特的生命力。
青蛙們以無辜、無奈的表情抱怨無水可用,甚至舉起樹葉向小沙彌抗議!而青蛙媽媽背上的小蝌蚪還嚎啕大哭,讓資源浪費的後果變得很震撼!動物,不僅是孩子的朋友,也是自然環保學習課程中,最好的指導老師。
【螃蟹】
三哥在河裡抓到一隻大螃蟹,當他準備拎回家時,
螃蟹的大螯竟然夾住了三哥的手指。
三哥痛得哇哇叫,將手甩了又甩,結果將螃蟹給甩掉了,
但是斷掉的那隻大螯,仍然緊緊鉗住三哥的手指……
螃蟹寧可捨掉一隻螯來保全性命,這真的是很大的生命啟示。
現代兒童的生活環境雖然便利,卻也充滿各式各樣的物質誘惑。我的俗家姊姊是高中老師,有一個念幼稚園小班的女兒,每次逛街前都會事先告知:「今天帶你去買東西,但是你只能選擇一樣,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對於生長在富裕家庭的小孩來說,必須藉由更多的機會教育,才能有效傳達:分享、捨得、關懷貧苦、公平正義……等價值理念;能夠分辨「需要」、「想要」、「能要」、「該要」的小朋友,內省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將發展良好,有助於培養自尊、自律及獨立思考、作業的能力。
【折楊柳枝】
有一天,我的師祖對我說:
「小沙彌,去拿三根完全一模一樣的楊柳枝回來,
每一根上頭還要有三片葉子。」
這個看似簡單的任務,卻出乎意料的困難……最後我放棄了。
師祖並不以為意,只對我說:
「世上沒有兩樣東西是真的一模一樣的,都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
曾經在一次兒童心靈課程當中,我與另一位法師負責帶領一班五年級的小學生,
我們先讓小朋友玩用筷子夾M&M巧克力的遊戲,在過程中體會放鬆身心、專心做事情。然後每個小朋友依自己的喜歡,裝滿一杯同顏色的巧克力。
接著我說:「請拿著紅色巧克力的小朋友夾出一顆巧克力,放到你旁邊那一位同學的口裡。」「嚐嚐看,是什麼味道?」
小朋友答:「甜甜的。」
以此類推,每個小朋友都請隔壁同學吃一顆自己杯中的巧克力,而自己也品嘗到另一位同學杯中的巧克力;雖然不是自己挑選的顏色,但吃著巧克力的小朋友都覺得「甜甜的」。
於是我說:「巧克力有不同的顏色,就好像在座的小朋友,每個人都不一樣。但是即使顏色不同,滋味都是甜甜的。所以大家想想看,你們的穿著、身材、興趣雖然都不一樣,但是當我們對別人伸出援手、願意與人分享時,那顆善良的心是相同的。」
如果同學當中彼此意見不同,也不需要太緊張,認真傾聽每一個人的意見,也許就能截長補短、互相合作。就好像校慶運動會一樣,比賽項目很多,需要班上所有同學共同參與,每個人扮演不同的角色。
世界是不可分割的整體,由許多獨一無二的生命共同組成;讓兄弟姊妹不多的小朋友,學習淡化自我中心的態度,將能更自由地伸展理性與感性的觸角,釋放全腦思考、全心感受的生命潛能。
《聖嚴法師的頑皮童年》讓讀者看到:一個孩子如何與父母、師長、同學互動,如何與自己對話,如何建構與外在環境的關聯性,以及童年如何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這是一本寫給大人的童書,引導我們以單純的眼光回顧自己的成長,學習以最自然的方式啟發孩子的心靈。這是一本為小孩創作的繪本,透過插畫開啟兒童的內在視野,學習閱讀故事、閱讀自己、閱讀生命。
*********************************************************************
◎作者:聖嚴法師 ◎插畫:菊子
2009年8月29日 星期六
2009年8月28日 星期五
Kaiuso 京都古典禪院出售 日圓 8.000.000.000.
![]() | ||
Kaiuso Kyoto, Japan | ||
THE VILLA: Kaiuso’s villa was built on the grounds of the Nanzenji Temple in 1905, a vestige of which remains in the form of a belfry in a corner of the garden. Divided into two distinct parts, the main residence features both traditional Japanese and Western-style buildings. Accessed through a large gate and a gently curving path that crosses a stone bridge, the Japanese-style portion of the main building is a long structure with a copper roof, canopy, and eaves. Constructed in the traditional sukiya architectural style, used in many culturally significant building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home utilizes high-quality Japanese hemlock wood in decorations and ceiling materials, as well as cedar, lacquered finishes, and powdered gold decorative touches. Living spaces include original tatami rooms, highlighted by a multi-purpose main room that is 12.5 tatami mats in size, or approximately 218 square feet, and features a large decorative window. A Buddhist altar room was a late addition, paired with a spacious 25 tatami–sized living area. After spending time in France, Inabata also required a Western-style residence for his personal quarters. The second residence was built in 1916, and boasts brick construction with an abundance of classic Japanese accents including decorative roof tiles, a Japanese-style frame, and a frieze copied from the Hall of the Poetry Immortals at Shisendo that adorns the large dining room. A first-floor kitchen and a full basement are added amenities. |

永樂 蘇麻歷青扁壺
永樂時期 (15 世紀) 產自波斯 ㄉ蘇麻歷青 礦石 (不久即被採盡) 經貿易 進入 中國 在景德鎮 製成 如此 扁壺
造型來自北方騎馬之遊牧民族 繪有雜耍之舞者
遠方山景怡人
蘇麻歷青 青中帶紫 色澤豔麗 又帶有獨特ㄉ醞染效果
本品收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
完全一樣ㄉ另一件 目前收藏在土耳其 Istanbul Topaki museum
蘇麻離青的真假之辨
青花瓷-進口青料“蘇麻離青”
元青花瓷、景德鎮與進口青料“蘇麻離青”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歷史上使用進口青料“蘇麻離青”的時代主要為元末和明初永樂、宣德時期,由西亞地區引進中國,首見於明萬曆年間王世懋在《窺天外乘》中提到:“……我朝則專設于浮梁縣之景德鎮,永樂、宣德間內府燒造迄今為貴,其時以騌眼甜白為常,以蘇麻離青為飾,以鮮紅為寶。”
“蘇麻離青”與國產青料的高錳低鐵相反,是一種高鐵低錳含砷的青料,氧化鐵的呈色為黑色,因此在燒成後的青花藍色濃艷之中就有一定的黑色斑點,這是進口料的最大特徵。進口青料呈色鮮艷絢麗,色澤深沉,有濃淡及暈散之感,在適當的火溫下可燒出像寶石藍一樣的光澤,藍中有黑色的斑點,而青料濃處還會出現如錫鉑狀的錫光色斑,且多出現在黑色斑點上,往往青花的呈色越深,這種結晶斑也越多,錫光色也較明顯,有些鐵銹斑深入胎骨,用手觸摸時會有凹凸不平的感覺。這種青花瓷從元至今一直是景德鎮的主流商品,可見青花瓷的影響力之大。
遇到 Dr. Mukaida
Dr. Mukaida 是 胚胎冷凍技術ㄉ 重要人物 在美國 紐澤西待ㄌ5年當胚胎技術 及研究員後回到日本 當廣島Hiroshima Hart Clinic ㄉ副院長 8月在台北 泛太平洋生殖醫學會 受邀演講
在紐約見過面 故帶他品嘗 永康牛肉麵 沒想到 他竟不怕辣
直呼過癮 回信說道
Thank you for all your kindness and friendship.
I was so glad for your hospitality to take me a nice lunch
restaurant.
Please find the picture as an attached file.
Keep in touch and I will visit you again in Taiwan, please
come to Hiroshima one day.
Tetsunori Mukaida
Hiroshima,JAPAN
2009年8月23日 星期日
無名問無明(上)
無名問無明(上)
時間:二OO三年九月六日
地點:台北市政府親子劇場
主持人:葉樹姍(電視新聞主播)
對談人:聖嚴法師(法鼓山禪修文教體系創辦人) 李連杰(國際巨星)
葉樹姍(以下稱主):首先請聖嚴法師為我們解釋「無名」和「無明」?
聖嚴法師(以下稱師):無名,就是沒有名字。事實上我們出生的時候是沒有名字的,名字是假名、符號,並不一定真的能代表我們每一個人,因此追求虛名實在是很愚癡的事。但是大家都叫無名也很麻煩,所以名字還是要有,不過要把它視為假象、虛有的幻象。而無明則是煩惱的意思,因為沒有智慧、沒有慈悲心,所以常常會作繭自縛、自害害人。
知足感恩從名利中解脫
主:李連杰先生您是大眾所謂「有名」的人,能否談談您一路行來對「名」的體會?
李連杰(以下稱李):從小,無論是老師或是教練,都不斷告訴你:要出名、要努力拿冠軍;後來去拍電影,同樣也是要你努力追求成功。因此年輕的時候,成功、成名可以說是我奮鬥的唯一目標。
後來年歲較長了,我開始反省,其實「名」就像師父講的,不過是給人的一個符號,如果你反過來被這個符號套住了,陶醉其中,那一輩子都會為名所累。尤其我們演藝界,因為傳媒和觀眾的愛護,不自覺會把你推到一個滿高的社會地位,很不容易下來,不能夠面對失敗或輿論的壓力。
學了佛以後,會很清晰地知道,每一個人在人生旅途上都有高潮和低潮,應該以開懷的心態來看待無常,所以我很開心地面對著、等待著失敗。但這不是被動或消極,而是不理會結果、不執著結果。
我經常告訴友人説,我經常在天堂、地獄之間來回走。譬如最近我去日本做宣傳,因為是以明星身分出現,所以受到相當的禮遇。可是回到上海時,沒有人接機,我們夫妻倆抱著孩子、坐著出租車。不過我並不覺得有任何差別和障礙,同樣都很開心,這就是佛法給我的智慧和力量。
四十歳以後,我的精神和體力已不能和二十歲相比,讓我深刻體會到「人身難得」的意義,而現在經濟上也沒有問題,因此我決定今後要將大部分的時間都用在修行以及傳揚佛法上。
師:我想請問李連杰菩薩,剛才您說因為經濟上沒有問題了,所以要把時間拿來弘揚佛法、好好學佛。但很多年輕人他們現在沒有名,也沒有錢,是不是也應該學佛呢?
李:在成長過程中,家長和老師總是告訴我們,要努力學習才會有知識、前途,並且常以這個價值觀來評價你。結果我們常常比較,常常埋怨周圍的世界,比如説我們埋怨父母:你怎麼沒有錢?你怎麼不把我生得跟林青霞一樣漂亮?
其實事物本身是沒有價值分別的,是我們自己為這些東西貼上有名或有利的標籤。有的人有幾千塊就很開心,有的人賺幾千萬都還不開心。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價值?重點是你內心如何確定自己的價值。
當人知足的時候,你會開心地不得了,開心不是物質可以取代的,而是來自於內心。但是如果我不知足,那麼,直到死亡的那天還是痛苦地埋怨自己不夠有名、有錢、有權力。所以對於權力、名望,必須用佛法的智慧瞭解生命的價值。
師:李連杰菩薩指出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不是為名利而生活的;人的快樂並不是來自名利的大小,而是內心的知足。知足,就是不管個人擁有什麼、擁有多少,都很快樂;但若沒有也沒關係,最重要的是自己生命品質的提昇。學佛的人,不一定排斥名利,但是當沒有佛法時,不管有錢、沒錢都很痛苦。
我的人生很快樂。當我遇到無助、困難的時候,我不會有「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心態。我不跟人家比,不跟過去和未來比,也不跟自己比。我會想:「我現在還不錯、我還能活、我現在還有呼吸。」我也常常告訴自己:「船到橋頭自然直!任何事情到後來,還是可以過去的。」
這就如同我常說的,碰到任何問題,就用「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過去的已經過去了,未來的還沒有來,現在我能夠做的,我盡我的力;能夠解決的就解決,不能夠解決的就接受它。我就是這樣面對我的生命,所以我始終很快樂。
主:我們都知道要知足、感恩、把握當下,但常感到力不從心,能否在修行上給大家一些具體的建議?
師:一般我們以為念佛、持咒、拜佛,或是談論與佛法有關係的事物才算修行,其實只要我們的心能夠正直而不扭曲,沒有貪念、欲念,清清楚楚地活在當下,不論做什麼事都是修行!
因此修行不能光看表相,而是用我們的心來體驗。當心中常常保持清明安定,我們的行為就不會有偏差,不但會為自己帶來快樂,也會帶給他人安全、安定,這就是修行。如在家中,如果讓太太、孩子們快樂,你自己也覺得很快樂,那也是修行。
心要保持清明安定,不要心隨境轉,也就是說,有狀況的時候,你的心不要立刻被當下的環境所動。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念佛和持咒,如果運用禪修的方法,最基礎的則是觀身受法,譬如觀呼吸和觀心。觀呼吸是觀呼吸從鼻孔出入的感覺,觀心則是觀自己心的感受,只要將注意力放在身體的觸受和感受上,心情就會安定下來。
李:基本上我也是一種生活禪的修行方法。不論我在等待工作,或者是坐飛機、坐車,我都會持咒或念佛。在這個過程中,我體驗到同樣的一個小時,如果光是等待就覺得時間過得很慢,如果是持咒念佛,時間便很快就過去了,這都是因為心安定的緣故。
還有,有時在生活中,看著每一張臉,你會發現生活的無常所帶來的喜怒哀樂寫在每一個人的臉上。無常不僅是寫在佛經上的道理,只是我們都把學佛和生活分開了。
其實生活就是修行,修行就是生活。佛法不離世間法,你每天都可以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感受到佛法,只看你體會事物的方式。而事物本身並沒有變,它沒變好沒變壞,只是你的情緒在好和壞中不斷地起伏。
幾年前 寒冷的12月 在紐約 象崗道場 竟遇到 李連杰


那是10天的 默照禪修 他和其他禪眾一樣 有打掃工作 冗長的 打坐
晚上睡冰冷的 地板 室外下著大雪 溫度零下 20 度
毫無架子
10天結束時 竟為 廚房義工10天的 辛勤付出 感動落淚 直奔山中
佛法 安慰了無數人的心 不分貧富 貴賤
僧 則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 傳承者
師父 和果元 師 老愛 拍照
現在才知道 剩下這照片 其餘都給了 無常
2009年8月20日 星期四
災難過後別讓自己陷入自責的情緒中,還有一口呼吸在 就有無限的希望
運送熱食溫暖人心 六龜鄉長寄託法鼓山陪伴鄉民走出心理陰霾 ![]() 已經發生的災難, 要正向的思考, 別讓負面的情緒 不斷困擾自己」, 法鼓山方丈和尚 果東法師18、19 連續兩日, 來到高雄六龜、 屏東林邊的 災害臨時安置中心, 為滿面愁容的災區民眾,一一開導, 並發放慰問金, 傳遞社會各界對於災區的真誠關懷。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並拜訪高雄縣楊秋興縣長、 六龜鄉長林俊傑等地方首長, 共同著手合作, 進行災區民眾回歸「四安」生活的長期規劃。 在六龜鄉公所收容中心的黃老先生, 緊握著方丈和尚果東法師的雙手, 表示原本居住的新開部落傷亡慘重, 現今已是面目全非了, 而他所苦心經營的溫泉旅館同樣付諸東流, 現在他的內心感覺很空虛, 回到家鄉或是離鄉背景的選擇, 讓他感到人生徬徨,沒有任何意義; 一旁的鄉長林俊傑也提到, 鄉民們目前逐漸湧現集體悲傷、恐慌的情緒, 甚至產生想不開的念頭, 希望擅長災害創傷心理輔導的法鼓山, 未來能夠留駐六龜, 陪伴鄉民走出心靈上的陰霾。 ![]() 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向災區民眾表示, 災難過後別讓自己陷入自責的情緒中, 在觀念上要少欲知足, 想到還有一口呼吸在, 就有無限的希望, 就是最大的財富; 此外也要互相勉勵打起精神, 積極找事情給自己做, 幫助別人、關懷別人,意志才不會消沉。 另外,法鼓山與各慈善團體 自風災發生至今, 每天仍有數千名清潔義工, 投入災區清理家園的行列, 顯示外界關心不曾間斷, 因此希望災區民眾 也要相信自己, 就是心安平安、重建家園的力量。 ![]() 此外,法鼓山進駐六龜的救援團隊, 19日上午也隨著國軍,乘坐小艇進入荖濃村。 當常寬法師、常願法師 帶領六位義工涉險運送物資、熱食 至荖濃國小時, 長期食用泡麵裹腹的鄉親們 備覺感恩歡喜, 法師們並親自準備熱食、清水、慰問金, 送至還住在半倒房舍中的83歲老爺爺手上, 在他身旁陪伴關懷, 令堅守家園的這位爺爺動容落淚。 |
2009年8月18日 星期二
台灣 , 加油 !!!
台灣 , 加油 !!! ~~~ 聖嚴法師 | ||||||||||||||
|
2009年8月16日 星期日
來自東京ㄉ鼓勵------報大志必來夢----我在東京遇貴人ㄌ
Dr. Kato 是日本第一名ㄉ不孕症醫師
造福無數不孕女性
談話間 流露出對後進ㄉ提攜 鼓勵 令人動容
午夜 夢迴 他ㄉ話 隨時出現
人生只有一次 混著過 不如 實現夢想
真是一語點省夢中人
初步ㄉ夢想即將實現
再過14天 即將成為一間生殖醫學中心ㄉ主任 (台中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中心 )
自美國回來 常覺得台灣 ㄉ 醫學中心 制度僵化 開會太多
真正須要革新 改進ㄉ 重點
卻因 人事 僵化ㄉ制度 一點也使不上力
主導一間生殖醫學中心 ㄉ夢想 即將實現
9月1日..............................................................
【生活心法 】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分享聖嚴法師921地震後開示~88 flood disaster remedy
【生活心法 】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
在這一次的大地震中,台灣同胞,大家都是災民,都是受災戶。只是,有的人是直接的、有的人是間接的,有的人受災重一些、有的人輕一些,程度上雖有不同,卻都受了災難。然而,有人家裡一點事都沒有,生命財產絲毫未損失,看起來沒有受災;災區損失了的物質,看起來好像不是自己的。其實,社會是相通的,有無是共享的,災損也是我們共同的。 現在,政府需投注大量的金錢,來重建災區、補償災區的損失、災民的損失,錢是哪裡來的?是我們每一個納稅人的,跟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都息息相關,不管你是誰,只要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都與整體環境不能脫節。大地震使得再一次彰顯「生命共同體」的意義,這個共識大家似乎不容易養成。 養成了「生命共同體」的觀念和共識之後,我們就會愛惜這個社會、愛惜我們的環境、愛惜共同生活在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人。假如沒有這種共識與認識,這次災難過了之後,還是一樣。人心一樣地浮動、一樣地自私、一樣地混亂,又回到從前! 過去,透過媒體的渲染報導,多報憂少報喜,多見混亂少見安寧,會讓人誤以為:在這個社會中好人少,壞人多;好事少,壞事多。媒體總是想盡辦法挖掘壞人、扒疏壞事,稱為伸張正義,似乎是對的,但對於社會大眾的影響,尤其對於青少年及兒童心理的影響,其代價是無法估計的。故在成熟的民主國家西方各國,媒體都會做適當的報導,做自我的約束,否則會讓下一代的國家主人翁們,誤認為成人的世界均是如此!青少年漸漸地耳濡目染,漸漸傾向於這個方向,造成行為方向的偏離! 但願這一次的災難過後,媒體以及各界人士,都能夠深刻認識「生命共同體」的觀念,不要互揭瘡疤,互相攻擊、挑戰、刺激、對峙,如此,社會才有祥和的希望。此外,大家要包容、原諒,還要讚揚、勉勵、安慰和褒揚他人的優點及貢獻。在家庭中的親子兄弟姊妹之間,在學校裡的師生同學與教職員之間,在社會上與同事、部屬、上司、朋友共處之時,應該彼此勉勵,共同分享。如此,就無人製造罪惡,媒體也無從報導惡行惡狀的事件了。 我曾在日本多年,現在也有一半的時間住在西方。注意到西方及日本的媒體,雖也有所謂的花邊新聞、緋聞報導、犯罪報導、糾紛報導,但是篇幅、版面均不致於過大、過多、過久,與台灣媒體的報導風氣有所不同。 災難之後,是往正面思考的契機,由災難之中得到很多的教訓,大家應該要求平安,求平安要先求心安,當從每一個人自心做起、自身做起。自已先要安心,再幫助他人安心。若人人從這個角度去思考、去努力,往未來看,我有很大的信心,相信「人間淨土」一定會實現。請大家一起努力!
本文摘自《台灣加油》----我們是生命的共同體 |
2009年8月2日 星期日
如何靜靜的實況聆聽來自紐約水準最佳的古典音樂廣播
please open itune
please open radio
please open classical
please open piano music to quiet your world
Amitaba
Amitaba
..............................................................................................................................................................................